洪偌馨
为了解决小贷公司的融资问题,自去年开始,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浙江、广东、重庆、海南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新规定,试图在地方层面突破小贷融资瓶颈。
资产转让与回购、同业资金拆借、小贷公司私募债等新名词先后出现在各地新颁布的“小贷新规”中。
然而,创新是把“双刃剑”,既是发展的原动力,亦可能成为滋生风险的温床。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央行就在日前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对上述小贷创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作出了警示。
一位与会的央行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相比这几年小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地方监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还比较滞后和薄弱。“一些省份先后突破经营范围、融资比例等规定,潜在风险较大。”
“在缺乏有效监管、公司经营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若更多省份跟风效仿,小贷公司还会迅猛扩张,加上杠杆率提高,在短期内又涉足资产转让、信托、理财、担保等业务领域,会加大关联性,对金融稳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他指出。
小贷创新频现
一直以来,银行融资和股东投资是小贷公司获得资金的两大主要渠道,但受限于1∶0.5的融资比率和10%的最大股东持股上限,这两种方式远难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
自2011年开始,全国多个省市便率先出台了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新规定,试图通过扩展小贷公司业务范围、放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比例上限等手段进一步推动小贷行业的发展。
据本报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下发文件,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展至担保、资产转让、委托贷款、应付款保函等。5个省突破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的限制,有的提高到10%。
而在小贷公司融资方面,则有9个省市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目前各地创新的小贷融资方式包括:增加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银行的数量;小贷公司资产转让;通过信托方式融入资金;向企业融资;地方政府入股;小贷公司同业拆借等。
以小贷同业拆借为例,2012年末,重庆、温州、广州多地开始酝酿该融资模式。
试图以设立小贷行业的“中央银行”,在调剂小贷同业资金、缓解小贷公司资金短缺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与重庆小贷融资中心筹建的人士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资金调剂平台,重庆小贷融资中心一方面可以帮助资金短缺的小贷公司做“同业拆借”;另一方面,拥有闲置资金的小贷公司可以把钱汇集成一个“资金池”用于出借,类似于委托贷款,同时享受一定的利息收益。
目前,温州市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同业调剂拆借”业务已经开始运行。据了解,该业务以温州小贷协会为平台,每周收集该市各小贷公司剩余可放贷资金,让这部分闲置资金与有资金需求的小贷公司进行配对,并由温州市金融办进行风险监控。
此外,在融资比例上,从各地的小贷新规来看,重庆和海南放开的幅度最大,分别将小贷公司的最高融资比例升至230%和200%。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四省则提高到100%。同时,江苏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保有不超过资本净额300%担保。
地方创新受质疑
日前,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发布的《2012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增至5948家,贷款余额5637亿元。2012年前11个月,全国小贷公司新增贷款1721亿元,新增利润365亿元。
而在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小贷公司的数量便增加1666家,贷款余额增长了1722亿元。
上述央行人士指出,相比这几年小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地方监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还比较滞后和薄弱。主要工作还主要停留在准入审查上,缺乏规范的日常管理体系。
他认为,对于一个新兴行业而言,这些探索和突破是有益的,其中也有不少举措是适应未来发展方向的。但有些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甚至可能使风险向银行体系扩散,“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本来目前国内小贷公司的贷款集中度就普遍偏高,又有5个省突破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的限制,有的甚至提高到10%,实际中的单一客户及其关联方贷款集中度更高。”上述央行人士举例说明道。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则认为,不应该盲目遏制小贷行业的创新,而应该是通过建立行业评级、接入征信系统、完善配套机制等基础性工作令小贷行业的发展更加透明、健康。
在他看来,过度的监管缘于对小贷公司的不够了解,信息不对称。而任何创新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各地监管部门只要控制住关键的环节,让整个创新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潜在的风险并不可怕。
杜晓山认为,为了落实小贷行业的创新,各地监管部门应该做好“基础工作”。例如,江苏省成立的江苏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当地金融办规范、创新及发展小贷公司业务的重要平台和工具。
据他介绍,在该平台上,江苏省内的小贷公司有统一的、集中式的小贷公司会计核算系统,小贷公司信贷管理系统、集中的实时管理系统,以及非现场的监管系统等。
“而在信息完全透明、真实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只需要把控关键的信息点,监督该平台的运作即可。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小贷公司作出评级,并予以不同的优惠政策。”杜晓山指出。
接入征信系统可期
随着小贷行业的快速扩张,小贷公司对于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呼声越发强烈。
然而一直以来,关于小贷公司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尤其在2012年下半年,市场还有消息传出,央行暂停了小额贷款公司接入总行征信系统的试点,同时,收回了省级支行对小贷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审批权。
因此,除了融资方面的创新,不少地区在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方面也做了新的尝试。
以四川为例,它采取的方式就是将省小贷协会的端口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而四川省内的小贷公司则可以通过协会的平台获得个人征信。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上,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目前央行征信系统正在研究接入金融改革实验区的一些小贷机构。
对此,王晓蕾称,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放慢,主要是考虑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央行开始重新审视小贷公司的接入模式。同时,她一再强调,央行对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政策并没有改变。
“很清楚跟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就是从政策层面上讲,小贷公司应当纳入到整个征信系统中来,这是一点都不含糊的。”王晓蕾称。
她还告诉记者,小贷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标准主要会综合考评企业的安全性,标准与其他金融机构没有差别。
但她指出,目前要实现小贷公司和央行征信中心的对接依然面临几方面的挑战。
王晓蕾表示,一方面,对于征信中心而言,需要充分研究小贷公司的业务特点。“不能把小贷公司当做一个商业银行对待,因为对数据的需求以及需要这个数据的方式跟商业银行是完全不相同的。”
“另一方面,由于跟央行征信系统对接对于小贷公司的后台系统有较高的要求,但如果每一家都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单独的后台支持系统的话,一个是成本太高,另外则是水平也很难跟上整个市场的进步。”她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