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士范俊林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存款大幅波动,是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新现象。有分析认为,经济快速增长和信贷规模管控,催生表外资产负债的扩张,引起存款和理财之间相互转换,最终导致存款大幅波动。按照这种逻辑,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信贷需求下滑背景下,时常资金紧张程度缓解,资产回表,存款波动会相应减缓。然而事与愿违,尽管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创下历史新低,仅为70.8%,存款波动却有增无减,变得更加难以琢磨。10月份四大行存款下降1.8万亿元,超过7月份的1.4万亿元和4月份的1万亿元。
存款,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货币供应的主要构成部分。标准金融学教材对货币乘数扩张过程有描述详细:假设银行有一笔存款,将这笔存款用于信贷投放,派生出新的存款。问题在于,最初的一笔存款来自何处?显然,存款和贷款像是一个“鸡蛋”难题。此题并非无解,且不同货币制度下,两者的先后关系不尽相同。简单说,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主要的传导路径是贷款创造存款,而不是相反。
对于像中国这样新兴经济体,货币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本质上是外汇资产存入银行后客户得到的凭条,在既定即汇率下,将导致对应数量的货币投放。最近几年,随着信用债务工具增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等进入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方,同样会导致货币投放。因储户有权利将存款转换为等量现金,货币供应量大致等于存款+现金。综合考虑,有如下等式:外汇占款+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存款+现金。因此,理解存款变化,通常考虑外汇占款、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现金等。
近期导致存款波动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理财的发展。从银行的角度看,除了其他行挖墙角这类零和博弈外(这不会导致银行业存款总量变化),存款波动的直接动因是银行理财的发展。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与存款大幅波动基本同步,均始于2010年四季度。银行表内理财计入金融机构“结构性存款”,该项在2011年中为5673亿元,占当时银行理财总规模的16%,截止今年9月末,结构性存款增至12771亿元,如果按照16%比例推算,当前银行理财规模已达8万亿元!
典型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如下:网点收到客户理财资金,资金归集到总行用于投资,投向信贷资产、货币市场或者购买债券等。按照银行是否承担还本责任,理财被分为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表内理财计入“各项存款”科目,它不会导致存款变化。表外理财的发行导致存款相应减少,因表外理财资金用于投资后会重新流回商业银行,导致存款相应增加。因此,表外理财和存款的关系并不是“理财增加=存款等量减少”的简单关系。但是如果将存款波动简单归结为银行理财的发行,则忽视了当前金融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总结起来,导致存款波动的因素大致有:
一是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2005年,银行间市场开始发行短期融资券,当年企业债券融资净增超过2000亿元。2008年,银行间市场再推出中期票据,当年企业债券融资净增达5523亿元,2009年超过万亿达12367亿元。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融资工具的增多,丰富了存款之外的财富持有方式,拓展了存款转移的空间,是存款波动的重要条件。
二是信托行业的快速扩张。近十年来,信托业几乎从零起步,经过与银行联姻,实现了快速扩张。2008年以来,信托业资产几乎以每年1万亿元的规模快速扩张,到今年上半年末,信托业资产规模已达5.54万亿元,直逼保险业的6.01万亿元。资金池信托理财运作模式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打开了新的通道,规避了信贷规模的约束,同时导致存款在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进出,成为存款波动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是存款结构的变化。相对于单位存款和财政存款,个人存款对收益率更加敏感,逐利性更强。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劳动力短期时代,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逐渐提升,个人存款快速增长,单位存款份额下降。截至今年9月末,个人存款同比增长17.7%,单位存款同比则下降2.7%。各类资产收益率的显著差异,推动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加上个人存款份额上升,导致存款波动进一步加大。
四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今年两次降息均伴随着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在债务工具多元化和企业转向直接融资工具的背景下,实质上的利率市场化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发展,银行理财也是银行为拉存款而将上调利率,上调幅度远不止10%。因此,如果仅仅根据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而判定利率市场化进程太过狭隘。银行资产方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乃至最后完全放开,只是利率市场化的临门一脚。当然,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银行之间竞争有了新手段,存款在各家行之间的流动加剧。
存款波动,是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金融分业逐渐打破背景下难以避免的现象,显示出金融竞争加剧的状况,趋势难以逆转,对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监管均将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存款波动背后是资金在各类金融主体之间快速流动,流动性风险随之扩大。其次,推动资金流动的原因既有推动利率趋向均衡的合理因素,也有监管套利的非合理因素,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存款波动是各类经济主体储蓄多元化的表现,投资者风险教育将成为金融发展的新课题,在当前企业债券融资鲜有违约,信托等勉力支撑的情况下,违约率计算、违约损失率衡量仍缺乏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检验,投资者风险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范俊林 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士 仅代表个人观点)
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