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
对于2012年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存贷款利率浮动扩大与资本新规出台,堪称这一年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这是因为,前者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后者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新的资本监管时代。
回望历史,从巴塞尔协议第一版到第三版,见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金融体系,最终获得话语权,成为国际监管标准的制定者之一。2012年6月8日,在数度推迟之后,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落地。尽管近期欧美国家尚未就巴Ⅲ的实施达成决议,中国监管部门依然选择了如期实施。在此之前,银监会曾先后计划于2012年1月1日、7月1日起实施,均早于各国政府承诺的2013年1月1日巴Ⅲ实施的最后期限。
《资本办法》是一套更为严密与全面的量化监管规则,其实施将对中国银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有望通过资本压力约束商业银行粗放式扩张,倒逼银行业转型,引导其集约经营、科学发展。《资本办法》全面引入了巴塞尔协议Ⅲ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多层次监管要求,促使银行资本充分覆盖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统一规定,《资本办法》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不仅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同时明确了资产证券化、场外衍生品等复杂交易性业务的资本监管规则,引导国内银行审慎开展金融创新。
在资本新规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和10.5%,与现行监管要求保持一致,避免了对银行业造成较大冲击。需要指出的是,与新加坡和瑞士等国相比,《资本办法》确定的国内监管标准并不高。根据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并考虑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办法》设定了6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过渡期。按照近期出炉的过渡期安排,银监会明确了过渡期内分年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减缓了商业银行实施资本新规的压力。不仅如此,《资本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将更多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并对国内银行已发行的不合格资本工具给予10年过渡期。
为推动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丰富了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有助于缓解银行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