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银行贷款,受到银监局的限制。申请发行债券和中票的材料已经提交了一段时间了,还没有批下来。”面对“钱紧”局面以及严格的监管政策,某市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经理陆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很无奈”。
在银行平台贷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中期票据,借道信托等渠道融资开始崛起。不过临近年关,各个融资渠道亦不宽畅。
面对严格的平台贷政策,亦有银行提出可以通过“项目制”方式对平台公司融资。
走“项目制”?
“像这种情况,可以走"项目贷款",通过"立项"来做贷款。”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某股份制银行青岛分行时,该行客户经理称,没有进入到监管层评级分类的平台公司,不能做平台贷,不过可以做项目贷款。
项目制贷款主要走商业化的贷款方式,可以避开监管层对平台贷的严格监管。该客户经理还告诉记者,目前不少城市商业银行也能够做平台公司融资。
一家国有大行西南地区某支行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该行不能做没有进入监管评级资格的平台公司的项目贷款。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要做商业贷款,需要退出平台管控,成为一个市场化的投资公司。
“如果银行真的做平台公司的项目贷款,风险很大。”该负责人分析称,一般平台公司抵押的资产是土地,商业化的资产非常少,因项目资金回收期长,还款来源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而项目贷款的还款来源则是靠项目本身,显然后者的风险要大得多。因此,他不赞同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放平台贷。
陆先生也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是来自于财政补贴、项目开发以及管理收益,同时该公司还开拓了部分租赁业务,不过其收益占比并不是很高。
“现在年末,融资都有规模控制,到1月份就好点了,那个时候来贷款可能更容易一点。”上述客户经理对记者称。
银行短期难退出
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12号)提出“以降旧控新为重点”。“平台贷余额不新增”则成了银行的准则。
“对新增的部分控制是很严格的,现在我们平台贷的每一单都要上报到总行,再到监管层审批。”上述国有大行支行负责人对记者称,“现在有很多贷款收回来了我们就没有再发,针对一些好的平台公司有部分展期。”
另一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负责人则表示,该行不做平台贷展期,因为这有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但存在一部分平台贷“借新还旧”的情况。
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平台贷款的余额为9.2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他并称,市县一级的融资平台贷款在减少,贷款向省一级集中;实行名单制管理,保在建、压重建和控新建。
事实上,近两年,不少银行都在积极实施平台贷的清退工作,例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在去年和前年退出的规模共达到360亿元。
“一些银行会根据自身的平台贷状况,做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总体来看,银行为平台公司提供资金来源这一渠道,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某城商行北京分支行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统计,上半年,五大行的平台贷款余额约21987.33亿元,与去年末的21536.58亿元相比略微增加了450.75亿元。除工行、交行略有下降外,农行、中行、建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均出现了小幅反弹。
该城商行北京分支行负责人预计,未来地方政府投资还是很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大型银行、国开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而部分股份制银行会做出调整。
“还是希望政策不要一刀切,像我们这类市级包括县级的一些好的融资平台公司就被挡在银行门外了。地方政府投资,也需要转变方式,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陆先生称。
上述金融分析师称,2011年应该是平台贷还款高峰,不过银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风险。“但银行平台贷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2013年和2014年依然是还款的高峰,明年的政策也难以放松,最有可能会持续今年的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