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演进,中国的单一银行体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但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却未随之建立。
一些中小银行正迈出试探性的一步:它们抱团取暖,试水银行间的互助机制,或成立风险合作基金,或设立流动性准备金,力求以市场化手段防范风险的发生。这类基金将如何运作?是否能达到预想效果?对于监管层统一制度的出台有何推动意义?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
在经济寒冬的阴霾之下,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已非新鲜事,如今就连资产殷实的中小银行也开始抱团取暖,这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具深意。
近日,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旗下的风险合作基金成立,目前已有包括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包商银行在内的23家会员金融机构参与认购。这成为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风险合作基金,目前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帮助会员金融机构度过流动性、资本性、结构性危机。
“银行的黄金十年已过,如今在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利率市场化推进等趋势之下,单一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基金的成立对于各中小银行无疑是一件好事。”一位城商行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规模较小,上述风险合作基金并不足以解决实质问题。倘若监管不到位,类似风险基金反而可能成为银行间资金互相输送的暗渠。
抱团取暖
“这是中小银行联盟的一种形式,为应对流动性不足或者市场上某些特殊因素引发的风险而创新出的一种自保方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般来说,一家银行发生突发事件很难谋求其他银行的出资救助,但如果共同筹资组建基金,一旦出现问题则可由基金出资,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自保方式。”
据民生银行行长助理石杰介绍,这一风险合作基金是以信托方式为法律基础发起设立的信托基金, “基金采用了"信托+委托"分层设计结构:其中10%由现金出资,采用信托方式,由联盟作为基金管理人,直接实施救助或委托救助;另外90%以承诺出资方式,与实际受救助人挂钩。”石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据了解,该基金目前总规模达30亿元,由23家联盟成员通过购买份额的方式参与,每1个基金份额为1亿元,其中10%(即1000万元)以现金出资。当发生救助时,由成员单位实施救助,享受救助权利的放大倍数为50倍,也即5亿元救助额。
记者从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一份内部资料获悉,该风险合作基金的核心目标在于对会员单位发生危机时进行救助,同时,在确保安全性、流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取得收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该基金的长远目标在于以资产池的方式建立联盟间资产负债相互调剂互补的机制,为资产证券化积累基础资产。
该联盟于今年6月启动建立风险合作基金,经过5个月的讨论、摸底及模拟预演,最终于11月正式签约。“风险合作基金已经具备了正式运作的各项内外部条件。”民生银行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中小银行成立风险合作基金并非孤例,与此类似的还有河南省17家城商行近期设立的流动性准备金。据了解,在每年年末清算之后,这17家城商行将按照当年年末存款余额的0.5%比例提取流动性准备金,交与受托行管理,而受托行将由河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担任。
“中小银行只有抱团发展,面对大风大浪的时候才会有可退避的安全港。”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监事长、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如是认为。
制度缺失下的自救
记者注意到,此类风险基金的参与者主要是城商行,譬如,认购上述风险合作基金的金融机构包括甘肃银行、包商银行、富滇银行、晋城银行、郑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在李镇西看来,当前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正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影响着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
“在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尚未建立的当下,中小银行之间互相扶助设立风险合作基金是很好的尝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
而在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看来,较之存款保险制度,这种银行间的风险合作基金用途更加宽泛,前者主要是在银行倒闭以后对储户进行赔偿,而后者的功能更多元化,“这是一种地区性联盟,以民间形式实现抱团互助。”赵庆明解释称。
前述内部资料显示,该风险合作基金的核心目标包括突发事件的救助及常规救助。
首先是突发事件的救助,当成员单位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突然恶化以及外部政策、金融、自然环境突变面临短期重大突发事件时,基金将出手相助。
其次则是用于解决成员单位流动性、资本性和结构性等常规监管指标突破的危机问题,建立联盟间风险快速响应机制和风险协同解决机制。
第三是针对成员单位面临的资产负债结构性问题,以资产池方式建立联盟间资产负债调剂互补机制。
记者了解到,其救助方式包括大额资金存放、合作拆借、买入债券、合作买入正常类信贷资产,甚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补充资金本。
而基金本身也将通过多种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石杰表示,基金运用要实现保值,力求显著高于银行传统存放或拆解资金的收益,可通过资金存放、买入债券等实现基金收益。
在配套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缺失的前提下,该联盟希望通过风险合作基金的建立,实现从政府救助到市场化救助的转变。
一位认购了该基金份额的中小银行负责人表示,在金融脱媒加速和影子银行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更有抱团取暖的动力,有了风险合作基金,可以让小银行更有效抵御因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带来的各类流动性风险、资本性风险以及结构性问题。
或面临困境
尽管此类风险基金设立的初衷美好,但实际效果如何却令人忧虑。在一些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规模较小,当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上述风险合作基金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出现问题,银行相互之间的救助作用目前还不太好判断,纯粹依靠中小银行的互相救助恐怕不够,存款保险制度的尽快推出才是解决问题的更有效途径。”郭田勇直言。
赵庆明亦认为,当中小银行真正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这类基金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这似乎是一个背负着救助名义却承载着更深含义的风险基金。
他分析称,从存款来看,假设存款大量流失引发流动性困难,30亿元的救助基金远远不够。事实上,中小银行通常比较依赖存款大户,大客户的存款通常占据存款总量的1/10以上,倘若其中一位大客户存款流失,资金缺口便可达上亿甚至数十亿元,如果造成流动性风险,需要救助的资金规模不容小觑。
“其次,从贷款来看,中小银行的贷款通常在某些地区和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良率可能在短时间快速上升,这对银行来说也是毁灭性打击,几十亿元解决不了问题。”赵庆明称。
而从投资来看,目前很多银行的表外业务譬如理财产品的规模动辄上亿元,任何一家出现问题可能都将难以应付,更何况银行风险一般都具有传染性,若各银行同时遭遇风险,互相扶持就成为空谈。
“这些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类似,如果出现风险可能就是大面积的流动性困难,30亿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这一救助机制存在诸多可商榷的地方,但毕竟聊胜于无,在官方制度缺失的背景下民间探索此类基金值得鼓励。
美国大萧条时期银行之间也有类似举动。在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当一家银行遇到金融困难或面对挤兑风险时,其他银行就自动联合筹集资金,为处于困难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这种方法当时显然阻止了许多恐慌性事件的发生。然而,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却无法奏效,譬如,这些银行之间没有达成满意的协议,或者此举没有立即恢复储户信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提道,如果只有一家银行遇到挤兑问题,可以从其他银行调集资金或是要求借款人归还贷款来应对,借款人可以从其他银行提取现款偿还贷款,但如果银行挤兑风潮扩散,银行则无法同时应付挤兑。
另有所谋?
“既然不能达到救助的预期目标,那么这一基金存在的意义何在?这种模式是否会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银行间输送利益的工具?”一位股份制银行管理人士如是疑问。
根据设立机制,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风险合作基金将采取两步走的实施策略:第一步是建立风险专户,逐步过渡到实体基金公司。但上述管理人士称,“救助形式包括资金拆借和购买债券,也就是说基金需要在央行开设账户,但现在看来这一基金属性并不明确,能否在央行开户还是未知数”。
记者就这一问题致电民生银行公关人员,相关人士以“领导年底较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监管真空也不容忽视。“谁来监管这一组织?如果监管缺位,初始可能做得像模像样,但此后这些银行之间出现资金和票据的腾挪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省的做法或许是另一种尝试。对于17家城商行设立的流动性准备金的管理,河南省银监局特意组建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核心职责就是管理流动性准备金。
“银行间互助基金是可以成立的,但一定要明确属性,尤其是在国内金融机构审批异常严格的背景下,尝试合伙制基金形式或许是较好的选择。”上述管理人士称,“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由政府或者协会出面,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风险防范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