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歆
今年下半年,两则关于股份制银行计划巨资买楼自用的消息赚足了市场眼球。不过,抛开上市银行买楼是否奢侈的争议来看,近5年来,上市公司购置以房地产资产为主的固定资产,确实做到了成功抄底,其购置固定资产力度最大的年份恰为房地产价格相对谷底之际。
买楼还是买股之争
近日,某总部位于北京的股份制银行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在大连设置多功能培训基地,拟以不高于16.5亿元(不含相关税费)的价格整体购买大连新沃金融总部基地及配套住宅项目。公告显示,该行三名董事对上述议案投弃权票,议案最终以14票同意获得通过。董事弃权的理由分别是:培训中心应发挥银行优势,控制成本,不应定位在价值太高;议案中应对银行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条目进行说明,建议提供更多判断依据。
除了上述银行,今年8月,某总部位于南方的股份制银行也宣布斥巨资买楼,但遭遇了来自私募基金的反对。
8月10日,该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8日召开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中将审议4个议案,其中两个议案与购置办公大楼有关,此外,该行未在本次临时股东大会中审议的还有其分行购置办公用房的议案,三项购置办公用房预算合计近70亿元。
该行购置办公大楼的议案引发了上海私募界人士崔军的反对。崔军提议应用购置办公用房的资金来回购股票。不过,在该银行8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上,购置办公大楼的议案均获得高比例赞成票并表决通过。
成功抄底
数据显示,2007年16家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3592亿元;2008年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4199亿元;2009年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4728亿元;2010年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5126亿元;2011年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5696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固定资产合计约5840亿元。
从增量来看(不考虑折旧因素),2008年同比新增607亿元,增速为16.9%;2009年同比新增529亿元,增速为12.6%;2010年新增398亿元,增速为8.4%;2011年新增570亿元,增速为11.1%;2012年前三季度新增144亿元,目前增速不足3%。
事实上,从上述数据来看,上市银行购置固定资产增速最大的年份为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恰逢国际金融危机,房价出现过一轮大幅下降。而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率先复苏,房价也出现了报复性反弹。此后宏观调控逐步收紧,到去年年底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下降,而上市银行购置固定资产数量也相对较高。今年房价出现小幅反弹,上市银行买楼的整体意愿也明显下降。
更重要的是,上市银行购置的地产多属于商业地产。近两年来,楼市调控政策逐步收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控的商业地产开发。分析人士指出,商业地产扩张的背后有两大动因:首先,商业地产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提高的需求,部分商业地产能够引导当地的商业重心迁移;其次,相比于住宅物业,商业地产更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持续性的税收、就业,更受地方政府欢迎。
对资本充足率影响不大
二级市场之所以关注上市银行买楼,主要是担心对于其资本充足率和资本金的影响。不过,从数据分析来看,影响并不大。
在上述准备斥资近70亿元购置办公大楼的议案中,相关上市银行曾经测算了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预计影响幅度为0.05个百分点,对年度净利润影响极小。
确实,相对于银行数千亿元的资产规模来说,十几亿元乃至数十亿元的投入并不能掀起过多风浪。不过,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落实和优化银行的资本管理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