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称,其对中国资产规模排名前50大商业银行的研究表明,随着经济下滑削弱银行业利润率和资本水平,银行业目前尚不算明显的强弱两极分化将加剧,从而诱发大规模行业整合。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会成为银行业重组的诱因。50大银行尤其是全国性银行和大型区域性银行可能带头进行大规模市场整合,整合步伐将取决于银行业信用下滑情况的严重程度。”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表示。
17家银行换位
这是标普在2007年后再次评出中国50大银行名单,此次前五名依旧是五大国有银行,但其余名次的排名变动很大,17家银行从50大银行名单中消失,部分农商行取代了总部在内陆省会城市的城商行。此外,四家外资银行首次进入50大银行名单中。
50大银行利润率可能在未来几年下挫。“我们预计银行业今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将较去年下降10个基点至1.1%左右,明年则将进一步下滑20多个基点至0.8%-1%。”廖强称。
这部分源于2008至2009年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影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报告称,“这些贷款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损害即将浮出水面,触发力量来自2011年末以来中国经济放缓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未来几年50大银行的信用弹性将遭遇考验。”
同时,由于监管政策依旧严格且金融脱媒现象升温,流动性管理亦变得愈发困难。报告预计,50大银行在未来几年的整体存贷比将接近监管上限75%,2011年底50大银行整体存贷比已经达到66.7%,目前良好的融资状况掩盖了流动性状况,但若经济急剧放缓,不良贷款剧增,不排除流动性紧张风险可能会成为引爆点。
“一些激进但准备不足的银行将因经营环境变差而受到严重打击,比如可能因公众对其信心下降而面临流动性陷阱,小型银行将在未来几年通过整合避免上述命运,比如选择抱团取暖或与较大银行结盟。”廖强称。
区域银行面临大困难
目前较大银行联合较小银行的趋势已经渐显,如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牵头的“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标普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成为银行业加快整合的诱因。
尽管过去五年不良贷款比率非常低,且拥有维持较低实际信贷损失的良好历史记录,但标普认为50大银行中的大多数风险状况为“一般”,预期未来几年50大银行的信贷损失大幅升高的可能性上升。
报告称,虽然50大银行当前的不良贷款仍处于低位,但经济若硬着陆带来的信用冲击仍会令其受到打击。现在国内经济正在放缓,房地产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未减弱的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打击出口企业,这些因素均可能加剧银行的信贷损失。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银行贷款质量正在下滑,而某些特定借款人的流动性恶化是内地银行稳健性的长期威胁,风险最大的借款人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严重依赖国内建设热潮的行业。”标普称。
在50大银行中,在内陆地区经营的区域性银行由于当地经济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拥有较高的地方项目投资风险敞口,不良贷款率通常逊于同业,因此在维持风险状况方面可能面临最大困难。“很多区域性银行将规模颇大的企业信用风险敞口伪装成理财产品投资或其他应收款项,若经济状况显著恶化,这将加剧资产质量风险。”
廖强表示,银行业务状况和财务实力的分化将继续扩大,随着原本利润丰厚的业务被边缘化,弱小银行的股东可能会认真考虑他们的选择,“请准备好迎接银行业的大规模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