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佼
高速增长的银行同业资产,正在改变银行的业务格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多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今年上半年,银行同业资产增速超过贷款增速已成普遍现象。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多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同业资产均比去年同期增加80%左右。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的同业资产规模更是达到总资产的近40%。
同业资产规模膨胀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同业资产上半年的增长有特殊性,而下半年未必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一旦市场环境生变,将会对银行利润带来冲击。
同业资产激增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1017亿元,同比增长75.6%;占总资产的比例达39.62%,高居各家上市银行之首。
实际上,增加同业资产配置已成为上市银行今年以来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存放同业款项余额达到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以上,拆出资金165亿元,同比增加超过1.3倍。
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同业资产在今年上半年也同比增加了80%以上,增加较少的浦发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也分别增加了30%以上。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去年上半年的同业存拆放款项为3901亿元,而今年6月末已增加至5534亿元。
同业资产的增速,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普遍超过贷款增速。今年年初,兴业银行存放同业款项在年初只有694亿元,6月底已经达到1974亿元,增加184%。此外,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存放同业款项也增加了168.25%,拆出资金增加211.6%。而同期,这两家银行的贷款仅分别增加了7.6%和10.03%。
“同业资产快速增加主要是银行追求规模造成的,你在我这里存了,我也要在你那里存,通俗地说就是互相交换,而且也能规避监管。”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西部一家银行人士表示,由于今年信贷规模控制较紧,而同业业务可以释放流动性,资金比较紧张的银行之间,便通过这种方式互相调节资金。“我们行今年上半年也做了大量的同业业务,而且在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同业业务成本比较低,也是银行利润的一大来源。”他说。
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推动着银行同业收入猛增。以浦发银行为例,其上半年的存放央行和同业款项的利息收入达到89.39亿元,同比增加143%。民生银行上半年的同业业务收入更达到154亿元,同比增加75.58%。
而最为突出的兴业银行,由于同业业务的推动,其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6%,对净利息收入的贡献也由2011年上半年的7.4%迅速攀升至23.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暗存隐忧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介绍,银行的同业资产中,主要是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主,票据回购、债券等均可归入其中。通过同业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暂时缓解资本压力,减少对资本的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同业资产规模已经超过贷款规模。以兴业银行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为10580亿元,比同业资产少近500亿元。
依靠同业业务,兴业银行在二季度存贷利差环比缩窄6个基点的情况下,其净息差反而环比扩大15个基点 至2.79%。
不过,并非每家银行都如此“幸运”。沐华认为,虽然同业业务具有成本优势,但利差目前仍在收窄,要保证利润空间,就必须通过扩张规模,这也是上半年银行同业资产迅速扩张的一大原因。而随着同业业务成本的上升,势必将对净息差有所摊薄。
而这样的情况已经在多家银行身上出现。以平安银行等为例,上半年,其平均净息差同比降低22个基点至2.42%;浦发银行二季度净息差为2.47%,比一季度的2.63%下降了16个基点。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旦银行的资金面宽松导致市场需求下降,或者监管政策收紧,业务量马上就会掉下来,业务收入也就难以保证。
广东一家城商行高层亦持同样观点。这位人士认为,从央行最近几个月来公布的贷款情况来看,贷款需求仍在下降,而宏观经济下行还将持续。因此,各个银行对资金的需求未必会像上半年那么旺盛。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转型的要求而言,长期来看,单靠同业业务单兵突进,也难以保证银行正常的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