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短兵相接的电商市场上,又悄然挤进一头大象。
近日,建设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悄然开业,这一平台提供B2B和B2C两种操作模式。在国内银行业中,搭建并运营电商平台的尝试,尚属首次。
对此,无论银行,还是电商,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建行为何要建电商平台?
试水电商平台
“善融商务个人商城采用的是B2C平台模式,企业商城则采用的是B2B平台的模式。通俗地讲,个人商城类似于天猫、京东等现有电商,企业商城就有点像阿里巴巴。”一位电商从业人士表示,建行进入这个领域十分突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但在建行内部,搭建电商平台,做大网络银行,已筹备了将近两年时间。
“建行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开发这一平台。目前,我们有超过200人的团队运营这一平台。”在建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徐捷看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善融商务,正是建行搭乘这轮快车的尝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上)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
而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也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其中B2B交易规模超15万亿元,占总交易额的83.3%。
建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刘建忠介绍称,善融商务是一个整合了支付结算、融资、资金监管、互联网信息等产品和渠道功能,针对客户的电子商务需求,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进入善融商务的页面,有两个跳转口——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以个人商城为例,整个页面与天猫、京东等电商类似,现有的产品分类包括女装、男装、鞋类、钟表、家用电器、电脑配件、数码电子等。
徐捷强调,善融商务的出现并不是想与天猫、京东或者是阿里巴巴分一杯羹。“之前的电子商务模式中,银行颇为被动,仅处在支付结算链条的最末端。我们是想从信息源头提供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而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对此,徐捷还透露,善融商务这一平台并不是法人机构。监管上属于报备制,而非审批制。
亦商亦融
“电商正处在"烧钱"的阶段,这个时候建行巨无霸的进入,竞争压力不言而喻。”上述电商从业人士称,尽管目前影响力尚未建立,但依靠建行庞大的实力,若其倾注资源,现有电商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2011年,建行实现利润1700亿元。这一数据,甚至比京东去年净销售额210亿元都要大7倍。目前,建行拥有的网上银行客户数也已超过一亿户,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超过6500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善融商务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其巨无霸的定位。
但建行电子银行部人士也强调,大也有大的难处,与现有的电商相比,建行机构庞大,管理链条长,在应对市场变化、创新速度等方面不占优势。
尽管建行拥有无可争议的规模优势,但当下的电商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利润并不看好。花费如此大精力,在这一时间点上进入,建行不怕亏本?
据了解,对于善融商务,建行将其定位于“亦商亦融”,事实上,在建行看来,电商平台的重点更集中在“融”上。原因在于,与其他电商相比,建行的优势在于金融业务。
“除了进行买卖交易,企业或个人可能还会有贷款的需求。但贷款时,往往遇到难以提供诚信证明材料的问题。”刘建忠表示,善融商务出现后,平台上的交易记录,就是一份很好的资质证明材料。
如此一来,一方面,建行通过收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或个人利用以往的交易记录,也能很方便地获得贷款。
事实上,以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作为考察客户真实情况的依据之一,建行早已有之。
早在2008年,建行曾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行可通过阿里巴巴网络贸易平台上创建的交易信用等诚信体系,向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产品“网络联保”。
善融商务的出现使建行电子支付业务往前延伸,从客户信息的源头抓起,获得更为真实的客户交易数据。
徐捷介绍,善融商务由建行运营,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建行都有记录并且能鉴别真伪,可作为客户授信评级的重要依据。
存贷汇网络化
在对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的规划中,建行的期待其实远不止于贷款。事实上,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都能通过互联网,在电商平台上得到“新生”。
“网络化不可逆转。现在年轻人很少去实体店,或到银行网点。”刘建忠表示,这对银行而言是一个挑战,银行的服务该如何适应?
刘建忠解释称,这就需要我们延伸服务手段。“最近我们去北欧考察,发现当地银行网点在减少,现金在减少,但支付服务会一直存在。面对这种新情况,银行不能被动等待,应主动调整。”
搭建电商平台就是建行应对网络化挑战的一种尝试。
现有电商平台上,每天有大量的交易发生,但这些交易的支付结算几乎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垄断,银行处于支付链条的最末端。
如果银行自己搭建电商平台,情况将大大改善。以善融商务为例,平台上的大部分客户使用的是建行卡,因此整个结算链条的收入均留在建行体内;非建行卡部分,则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实现。
除此之外,电商平台交易产生的沉淀资金对于银行负债业务的拉动效应也十分明显。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当下,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对于银行保持净息差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