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近年来外资行纷纷通过加快新网点设立、增聘员工等方式做大做强,以弥补在网点数目、资产规模上与中资银行的差距,但是大幅扩张也导致了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反而制约了其盈利能力。
一个月内新增三网点
进入2012年,外资行的扩张势头依旧凶猛。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恒生中国今年上半年依次在厦门、顺德、北京、天津四地开了4家分、支行,目前还在筹建江门、珠海2家异地支行。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渣打则在天津、长沙和大连三地连开了3家分、支行,扩张之迅猛引起业内关注。
急速扩张导致支出快速上升。渣打在2012年中期报告中称,“随着我们继续投资于新分行经营点(于2012年上半年增设6家)及调整前线员工,在中国支出增加30%至1.83亿港元。”
另一方面,为了配合网点扩张,新聘员工增加导致支出进一步增加。恒生银行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恒生香港员工人数同比减少了345人至7800人,内地员工反而增加了129人至1791人。恒生中报称,“集团营业支出较2011年上半年增加1.89亿港元或4.9%,如不包括内地业务,营业支出上升2.9%。”从以上表述可以明显看出,内地支出拉高了集团的整体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外资行还要保证薪酬相对高于同行,保证竞争力。普华永道在上月发表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报告指出,外资银行高层普遍预期外资行员工工资将继续上涨,超过50%的受访者预测2012年工资将上涨8%至10%。
“对于内地收入占比较高的外资银行来说,网点、人力资源等经营支出持续增加,但收入却没有预期增长得那么快,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母行的经营产生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投行银行业分析师称。
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
另外,随着存款竞争日趋激烈,吸储也要付出较大成本。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年底外资银行正式被纳入银监会的贷存比考核,存款压力骤增,不得不加入到吸储大战中来。“这不仅提升了外资行的存款成本,也压制了其贷款资产占比,对息差影响较大。”申银万国证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倪军称。
由此来看,新设分行、增加人力薪酬、吸储压力等因素是推高外资行支出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外资行的成本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成本收入比,是指业务及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可从成本控制方面考察银行的盈利能力。
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显示,东亚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成本收入比为56%,不仅远远高于同期集团香港业务的34%与海外业务的46%,也显著高于去年同期中资银行的一般水平。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16家内地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平均值为31%,最高的是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的42.59%,也比东亚中国要低许多。
倪军表示,外资行的成本收入比较高,与其资产规模小、正处于资本投入期有关,一般来说如果银行的规模越大,成本收入比就越低,这恰恰说明了外资银行一直保持十分进取的扩张步伐,正是为了做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收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