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产总量超过120万亿的中国银行体系而言,30%-40%的高盈利时代似乎就要结束,而连续三个季度的资产质量下滑正在加剧市场的担忧。
8月10日起,16家上市银行中期业绩将陆续披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商业银行和券商研究人士透露,201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进一步分化,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增速放缓已成定局,除了交行和农行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外,个别银行增速可能会放缓至10%左右;相反,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虽然有所弱化,但仍保持了20%-30%左右的平均增速,个别银行可能将保持40%的增速。
不过,随着连续两次降息,使得息差下滑的趋势几乎难以避免,而在银监会有关不规范经营整治之下,以手续费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延续了一季度的下滑态势,中间业务在挤水。
此外,资产质量的恶化程度到底有多大,仍然值得关注。某中资券商报告认为,行业性不良正在缓慢爆发,需要更加注意“关注类”贷款的迁徙情况。
“我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0.89%,已处于很低的水平,今后不良率再要保持双降也不太现实,资产质量反弹压力是存在的,但问题并不大。”某国有大行授信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上述中资券商看来,在不发生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下,不良率的峰值会出现在三季度。整个二季度不良率从一季度的加权平均0.93%上升到1.08%,而在信用成本方面,各家银行的计提力度不会降低,拨备覆盖率仍将保持行业平均300%左右的水平。
息差见顶
2012年上半年银行业的业绩增长驱动力仍然来自资产规模的继续稳步扩张,上半年4.86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同比多增6833亿元。
中银国际预测,201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相比年初增长约10%,相比去年6 月末则同比增长17.3%,这是驱动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不过,规模扩张的传统道路似乎正在接近终结。2012年二季度净息差出现实质性回落将成定局,进入二季度后,持续低迷的信贷需求开始在贷款定价上得到体现,商业银行对大型客户的贷款定价甚至重新出现了下浮的迹象。同时,票据贴现利率进一步走低。这与一季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当时,尽管由于同业业务规模大幅扩张,银行净息差出现了环比下降,但大部分银行的贷款收益率环比仍有所提升,在贷款定价方面,基准利率之上的比重甚至上升至历史高点。
“一季度新投放的贷款中,下浮贷款占比5.6%,上浮贷款占比60%-70%。”上述国有大行人士透露。
不过,同业业务在经历了一 季度“以价补量”策略下的高速扩张之后,预计二季度增速将有所放缓。
此外,上述中资券商报告指出,进入2012年后,银监会严查的中间业务乱收费情况在二季度各家分支机构正式执行。由于惜贷,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部分中间业务收入“补贴”利息收入,不过这个趋势将在二季度基本结束。
“息差在经历一季度高点之后,二季度平稳回落2-5BP左右,全年下降7-10BP,息差全面收窄要到2013年全部出现,手续费收入也将出现明显回落。”上述报告表示。
中金公司银行业报告认为,主流券商2013 年银行盈利增速已经下调至5%左右,零增长基本成为共识。盈利风险已经有效释放。
不良连续三季度上升
目前,银行业对二季度资产质量下滑基本形成一定共识。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二季度银行业仍面临着区域性的资产质量压力,主要来自于江浙一带,温州最为集中。
温州地区不良贷款已经历了连续12个月的飙升,7月13日,温州市银监分局称,截至2012年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8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从温州银监分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温州分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平均0.74%飙升至2.03%,其中建行不良率为2.78%,这一数字随后可能再次扩大;而12家股份制银行当地分行不良率平均水平越过3%,深发展(000001,股吧)和广发位列前茅,不良率高达6.80%和5.45%。
“公司由于总行位于上海,在长三角一带的网点以及贷款占比较高,因而受到的影响会略大一些。但总体资产质量仍较为稳定,没有突然恶化的情况出现。”浦发银行表示。
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资产质量是有压力的,目前压力较大的融资平台、房地产以及如钢铁、光伏、汽车等过剩产能行业的不良压力均开始体现。
不过,各家商业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余额均有所下降,上述大行人士告诉记者,各家银行对平台贷的原则是不新增,即平台贷的总额不超过2011年年末时的水平。
一位工行人士也表示,公司对平台贷款本着商业性的原则在管理。目前对在建、续建项目较为支持,新建项目主要是支持国家级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