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普遍将贷款增长乏力,归咎于受累经济下行而需求疲弱的受贷方。不过笔者认为,若能换个角度追根溯源则会发现,各大行能够顺利放贷并获取稳定利差收益的根基低廉的存款资源正在减少,即存款的增速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这或许也是银行贷款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从存款增速看,取Wind资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2001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年末存款的同比平均增速达到19.27%。其中,2009年存款增加了13.15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8.21%,应与2008年年末国家4万亿投资及地方政府配套有较大关系。不过,2011年这个数据大幅降至9.11万亿元,增速仅为12.69%,较前十年均值大幅下滑了6.58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该数据更是出现了两个月的负增长,其中1月和4月存款总额分别减少了7.98万亿元和4.66万亿元。进入5月,前20日的四大行存款流失就高达2700亿元,将第三次降准所释放出的4200亿元流动性对冲掉大半。由此可见,存款流失已经成为制约银行加大放贷的主要瓶颈之一。
若进一步分析存款结构发生的改变,则会对银行的惜贷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近年来随着国内通胀水平高企,实际利率长时间处于负值,银行为了吸引存款,设计了挂钩于债券、利率、票据甚至股票等的收益率高于存款利息的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保本产品可计入当期存款,该类产品在所有理财产品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使得银行在保留住存款的同时提高了资金成本。以在售人民币理财产品最多的建设银行为例,当前在售产品高达79款,其中2012年第一季度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增长超过130%,达到3800亿元,而2011年年末时仅为1600亿元。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兴起,实际上是应对负利率时期的一个市场化行为,即银行替央行承担了动态调节市场利率的功能,但同时也提高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所以除非银行可以以更高的利率把贷款放给企业,否则银行的贷款息差就会收缩。但是相对而言,规模较大且经营较好的企业融资渠道相对丰富,若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则会选择其他方式融资。同时,融资途径较少的中小企业既缺钱又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故即使愿意为银行支付较高的利息,银行为了降低坏账风险,也可能放弃为其放贷。如此往复,银行惜贷的现象或愈演愈烈。 (作者单位:西部证券(002673,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