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中担迷途:从明星企业走向破产边缘-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3:54:0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颜汐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北京中担信用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担”),曾是民营担保行业里的“明星”企业。根据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末全市担保机构全部在保余额排行榜”,中担以30亿元的在保

颜汐

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北京中担信用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担”),曾是民营担保行业里的“明星”企业。根据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末全市担保机构全部在保余额排行榜”,中担以30亿元的在保余额位居第十位。

然而就在2012年2月,受到其实际控制人陈奕标“跑路”传闻的影响,中担资金链告急,这家8年“老字号”的担保公司迅速陷入了危机。

在事件爆发之初,陈奕标海外投资失利,以及华鼎、创富危机调用中担资金救急被指是造成中担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 但后来根据中担披露账目来看,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那么,这家知名的民营担保公司走入困境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打击犯罪”迟迟没有动静,是否暗藏更多的玄机?

带着这样的疑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进行了近四个月的追踪报道和深入调查,更多潜藏在“中担事件”表面之下的隐情渐渐浮出水面。

扩张的隐患

去过中担的人大多会对墙上“中担资本”四个醒目的大字记忆深刻。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奕标曾希望打造一个集合各种金融牌照的民营金融集团“中担资本”。而本报记者了解到,中担的确在2011年下半年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提交过成立中担资本集团的申请。

“这个构想的初衷是好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样一来,可以打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业务,还能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然而,陈奕标的“梦想”失控了。四处投资扩张版图的他最终在自己编制的“黑洞”里沦陷了。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曾将中担的衰败归咎于“恶性膨胀”。他认为,是在相继投资了小贷公司、典当行之后,对资金的过度需求让中担走了歪路。

事实上,中担的“摊子”的确铺得很大。根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担台面上的关联公司就包括北京银桥典当有限公司、房山龙盛源小额贷款公司、北京凯龙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同时,中担配套关联公司还投资了中恒聚担保公司、国民华信担保公司、泰润国际投资有限公司(00204.HK,现更名为中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嘉禹国际有限公司(01226.HK,现更名为中国投融资集团)、RCON(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中文名“研控科技集团”)、APXG(美国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挂牌)。

其中,有数家公司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以泰润国际为例,据其年报,2009~2011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509万港元、2580万港元和1328万港元。

而事后来看,中担的危机也的确与其关联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担披露的账目显示,2011年,中担投资的北京银桥典当出现了三笔共计1亿元左右的不良贷款。

中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林鹏此前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这笔不良贷款可能才是导致中担资金告急的真正原因。但他同时指出,长期高成本运营才是拖垮中担的本质原因。

高收入的诱惑

此前,本报记者就在报道中提到,中担位于凯晨中心的办公室租金高达每月200多万,再加上员工工资、行政费用,中担每月运营成本在300万~400万。

除此之外,中担在业内还以高提成、高工资而闻名。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担保业人士都会告诉记者:“中担的待遇高得惊人。”

中担的待遇到底有多好呢?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2010年中担高管及业务经理的收入明细来看,2010年,中担43名副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员工收入共计约2377.88万元,包括1202.11万元的业务提成和约1110.37万元的年终奖金。

其中,23名高管的收入就占到了1580万元,包括约752.7万元的业务提成,和约761.88万元的年终奖金;年薪最高的一位竟达到了412万元。

然而,根据北京市工商局出具的中担2010年年检报告,2010年中担全年营业收入仅为3958.89万元,净利润约为333.47万元,负债总额为8484.68万元。

记者曾经算过一笔账,即便是以中担2011年30亿元的在保余额和2%~3%的担保收入测算,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担的年收益约为6000万~9000万元。

那么,这些高管的高收入是从何而来?

本报曾经报道过,中担回笼客户资金的方式有两种:直接借款和委托理财。其实本质都一样,即客户将银行贷款的一部分再“借”给中担,而中担则支付给客户12%~18%的年息。

据了解,中担的业务经理每签下一单“借款”或者“理财”合同都会获得一笔可观的提成。多名中担的客户告诉记者,由于这部分业务的提成非常高,所以业务经理会想尽各种办法游说他们。

事实上,这种做法在担保圈里并不是个例。某担保业人士曾向记者解释,由于担保公司经手的资金非常多,而中间又有时间差,所以有些公司采用多收企业客户保证金、直接借款等方式变相融资,然后再进行放贷或者投资。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担保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收益;但是,经济下行时期,投资和放贷都有极大的风险,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他指出。

在高收入的诱惑和无止境的欲望中,中担迷失了方向。

违规的代价

迷失的中担终于从一家明星企业走向了破产重整。

就在中担为破产重整做着最后准备之时,中担的债权人也于5月27日下午召开了集体大会。

一位参与该会议的债权人委员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了解一些关于破产重整的法律知识外,债权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问责在“中担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失职的相关人士。

相比广州创富、华鼎担保数名高管被刑拘,多名负责人被问责,“中担事件”的确是出奇的“安静”。而这一点也是让债权人们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一点。某中担债权人就曾向记者表示:“钱都可以不要,只要相关人士得到应有的惩罚。”

而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相关部门已经搜集了证据,打击犯罪的工作近期就将展开。而这其中不仅包括多名中担前高管,甚至还有数名涉嫌骗贷的债权人。

该知情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年里,中担不少高管和业务经理从“借款”、“委托理财”等违规业务中获得了高额提成。

“而另一方面,有少数债权人将所有贷款交给中担"理财",而这部分全额"理财"客户不仅改变了贷款用途,还涉嫌伪造贷款申请。涉嫌骗贷金额最高的一名高达1.2亿元。”上述人士指出。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