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信贷数据持续疲软,中国银行业乃至实体经济的不安随之而来。信贷放缓的表象已经明显,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持续放缓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需求不确定、利润下降、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借贷越来越持谨慎态度,而商业银行也本着风险配比的考量判断客户。
综合数据看来,中国的银行业似乎已无法像以往那样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银行信贷如何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新兴经济互相配合支持,考验着各方智慧,也是决定我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点所在。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4月新增信贷数据发布次日,也即5月12日,央行应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呈现全面缩水之势的4月新增信贷数据,正包含着业界对于经济何时复苏的疑问。
“央行的主要担心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从4月新增信贷来看,受内外环境制约,实体经济复苏的势头难言稳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月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继续增加至2407亿元,如果剔除这部分为了占额度而发放的软贷款,4月真实信贷需求之弱,应该是2010年以来所仅见的。”华南一家大型券商银行业研究员称。
不独如此,来自商业银行的看法亦较今年年初有了明显改变。“信贷需求一直都有,就看大家的风险偏好怎样,我们整体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而不是全面满足所有需求。”某大型股份行副行长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信贷需求惨不忍睹
记者注意到,一周之前公布的4月新增信贷数据与此前数月相比,几乎呈现全面缩水态势。
在住户贷款方面,4月短期贷款仅增793亿元,与3月1886亿元的规模相比较,跌去千亿元。尽管这一数据较1月的367亿元和2月的328亿元仍有明显增长,但相比之下,银行3月末冲规模的心态仍非常明显。
另一呈现剧烈下跌的细项则是传统的对公短期贷款。记者注意到,4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较一季度月均3500亿元的规模跌去将近2000亿元。虽然票据融资适时由3月的1389亿元进一步膨胀至4月的2407亿元,但综合来看,公司信贷方面仍然有接近1000亿元的规模回落。
尽管4月信贷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存款回落的影响,但商业银行的心态已经有所变化。
一位股份行小贷业务部门负责人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对上半年的信贷局面有着乐观的预计。彼时该人士认为,1月新增信贷并未达到市场预期,但相信随着二季度经济触底回升,市场信贷需求会逐步回暖。
这位银行人士的乐观并未得到延续。“现在总行整体思路已经不是冲规模,而是重视风险。我们感觉,整体信贷需求的恢复可能要比前预计的慢一些。”他对记者表示。
而在多数分析人士眼里,4月的新增信贷已是惨不忍睹。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即称,“4月新增贷款结构惨不忍睹,凸显实体需求疲弱。”中金公司甚至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下调存准率可以倒逼实际利率下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是目前下调力度显然不够,难以实现量变到质变,市场利率和贴现利率明显高于2009 年上半年的水平。
困境疑虑仍存
由于中国金融结构整体依赖银行信贷,4月骤然收缩的信贷需求何时能够复苏,实际也是业界对于经济何时能够复苏的疑问。但从目前来看,对于实体经济的疑虑仍然颇为浓重。
“从根本上说,目前各地政府肯定有意愿刺激经济,但问题是不敢也不可能再陷入平台贷款中去。所以,房地产和政府投资项目短期来看是不能指望的,要想带动民间投资,只能从经济结构做文章。而这并非银行能够把握的趋势,整体来看银行是比较被动的。”前述华南某券商研究员直言。
这一趋势,意味着去年10月起零星松动的对公中长期贷款短期内仍将维持现状。而反观2009年初,正是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的拉动,中国经济才得以躲过彼时一片哀鸿的全球衰退。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将民间投资成本拉到极低水平,进而得以全面刺激投资。
据中金公司统计,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尽管较2011年有明显放松,但仍然没有回到2009年极为宽松的水平之上。
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以及长三角地区6个月期票据直贴利率为参照:Shibor近期维持在2.275%左右水平,为2011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相比较2009年上半年平均0.83%的利率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而票据直贴利率走势5月以来基本维持在月息4.5%。左右,亦是2011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仍然远高于2009年初1.31%。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