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滑与通货紧缩并行,长期以来都是妨碍日本经济复苏的两大毒瘤,日本当局曾试过各种政策以刺激经济,但效果均不理想。目前,政府两大经济调控部门围绕下一步政策的取向又开始出现分歧。4月24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古川元久宣称,希望日本银行在27日的议息会议上放松货币政策,以显示央行提振日本摆脱通缩局面的决心,而日本银行行长白川方明21日却在国际货币基金(IMF)召开的研讨会上呼吁日本促进财政健全化。白川方明认为,人们对未来财政状况感到不安而压缩支出是造成经济低增长与长期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
虽然就目前日本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来看,央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但是白川行长的言论仍可以看作是对目前日本经济货币状况的一种合理反思。近年以来,日本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已大不如前,每次货币放松仅能带来短暂的金融市场刺激,而对中长期的实体经济推动力却几近于无。相反,财政赤字和货币扩张带来的负作用却不断显现,财政经济平衡逐步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种尴尬局面,究其根源主要是日本货币金融政策未能有效地刺激微观企业与个人进行创新改革,进而提升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日本央行降低基准利率或者购买资产直接影响的主要是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的各种机构出于盈利和风险规避的动机,非但未将货币放松效应传导给微观企业和个人,反而通过刺激性上涨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进一步收缩了实体经济中的资金流量,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这种阻断作用往往被众多研究者所忽略。
从哲学层面看,任何事物均是利弊同体。在经济学的传统思维中,金融市场都是宏观调控政策对微观主体产生作用的中间环节和润滑剂,但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它也可能成为这一传导机制的阻断剂,日本和许多欧美国家目前的状况就是如此。顺着这个逻辑进一步延伸,就是要控制经济体系货币化的适度比例,限制其盈利的自洽性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事实上,近年来日本企业旗舰索尼也表现出同样的衰落趋势。在过去20多年中,索尼在国际企业界的地位不断下滑,这背后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其放弃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转而投向众多以兼并重组为目的的金融业务,最终逐渐失去了产品技术创新的优势,被后期的苹果和三星大幅超越。评论人士甚至指出:现在的索尼与其说是一个产品公司,不如说是个金融企业。
从根本上治理过度金融化导致实体经济衰弱问题,首先必须强调政府调控经济的适当性,也即日本央行行长提出的中央银行做到什么程度是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次贷危机之后的事实表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实际推动作用有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改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促进就业作用甚微,相反却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虚拟化和泡沫化。政府真正应该长期关注投入的是教育公平、基础设施和社会创新导向等领域,防止为了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创新战略。
其次是要在金融市场发育过程中制订合理的监管机制,防止金融过度创新放大宏观风险,并限制金融体系过高的收益率对实体经济资金的高吸纳以及对创新能力的打击。从宏观上来看,金融市场最终是实体经济获利的分享者,虽然政府可以通过挽救金融市场来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但要真正解决经济危机,仍必须通过提高微观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改革能力,以此来促进就业和消费。
总而言之,日本以及欧美的经验都表明,限制金融市场的过度自我膨胀,尤其是危机治理时期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让相应的机构承担损失,鼓励市场合法经营,获取合理利润空间,是政府中长期需要考虑治理的问题。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