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兴起的对银行业暴利、垄断的质疑声不断,起于去年底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行长洪崎的一句“银行利润太高,不好意思公布”。热议过后,我们发现,这恰恰是洪崎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行长的“良心发现”。
在日前开幕的民生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专题展现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回答本报记者提问表示,银行的垄断暴利与履行社会责任不矛盾,是“两个不同的现象”。
银行业垄断到底是一个什么现象?银行业暴利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近几年掀起的对银行、石油、电信行业的垄断、房地产行业暴利等的反思,将如何推动改革的进程?
银行“原罪”何来:三问银行业反垄断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表现在大量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等,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也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本报记者 李木子
近日金融领域要打破垄断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综合各方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反银行垄断改革的前因后果,并可资温州金融业改革试点以镜鉴。
与电力、通信等其他垄断行业相比较,银行业机构数量并不是很少,银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比较充分,特别是在对大客户存款业务的争夺上,竞争已呈白热化。但是,银行业表面的竞争的背后是业务高度同质化造成的,行业在确保最低利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竞争。
这种不体现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并没有给一般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与此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内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小金融机构无法与之抗衡。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占行业总利润的六成多,达到6808.49亿元。具体来看,2011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6%;农行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增长28.5%;中行实现净利润1303.19亿元,增长18.81%; 建行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增长25.48%;交行实现净利润507.35亿元,同比增长29.95%。
在银行高额利润来源中,息差收入占据绝大部分。Wind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6792亿元,其中,五大行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3051亿元。以中行为例,2011年中行分别实现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2280.64亿元和1002.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58%和21.41%,其中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30.53%,同比提高了0.67个百分点。建行2011年实现净利息收入3045.72亿元,同比增长21.10%。
虽然我国的净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在我国的资金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银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贷投放的规模,因此造成当前银行业高盈利。
一边是银行业的净利润大幅增长破万亿,另一边,却是实业公司净利润的止步不前。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非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情况来看,在其财务费用构成中,在有可比较数据的979家上市公司当中,其利息支出已从2010年的919亿元进一步上升至1256亿元,增长36.7%,远远超过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在有可统计数据的702家非银行类上市公司中,其2011年年报披露的应付利息则从2010年同期的182亿元增长至410亿元,增长了125%。
在金融业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并没有跟上脚步,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打破银行垄断正式被提上日程。
提起银行暴利或是银行垄断,全部的矛头都指向那不由市场决定的存贷款利率。在提到打破银行垄断之时,利率市场化能否有效成为争论的焦点所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业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利润,还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三大政策管制的结果。
第一大管制就是银行业的价格管制。当前国内央行的基准利率是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这与世界各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为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完全不同。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及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无论对存贷款如何定价都能够保证其利润水平在一定的区间。第二大管制是信贷规模的管制。第三大管制是银行准入管制。
“在这三大管制下,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在进入银行市场的条件下,主要是信贷规模的竞争而不是价格机制竞争。” 易宪容说。
如果价格水平是既定的(或利率水平是既定的),那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多少,也就决定了该银行的利润水平。而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2009年到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增长年均速度是1998年到2002年8倍以上),各家银行的信贷自然快速扩张,国内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也就随着这种过度信贷规模扩张而快速增长。再加上2010年后银行信贷表面上的从紧,从而为国内银行在既有的情况下扩大利差增加利润创造了条件。这才是国内银行利润过高的原因所在。
因此,要改变银行业的高额利润,除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外,还要加大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国内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让市场利率由市场来定,才能化解银行暴利与实体经济减速的矛盾。这种观点有些片面。
分析人士认为,在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资金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资金的价格自然也是银行说了算。银行在追求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将有限奖金贷给信用度高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就无可厚非。而中小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和国有企业的待遇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企业的待遇一样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提并论。甚至于利率市场化放开之后,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货款成本更大。
打破银行垄断的方向已然确定,改革的时机就成为急切需要讨论的话题。
易宪容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业垄断性不是行业性的垄断,而是制度上的垄断。这种银行业的行政性及制度性的垄断,与市场中有许多银行其生产与销售无差别性产生不同。行政性垄断,更多是历史路径相依。
要打破这种行政性垄断,显然并非仅是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就可解决问题的,而必须对整个银行业市场准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大国有银行所占有支配地位也不是让民间资本进入就能打破,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表现在,大量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我们也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
在马光远看来,现在中小企业融资苦难也与银行垄断有关,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并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稀缺的金融资源只会选择大企业、大客户,而不会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去。
易宪容分析表示,当今国内银行业的垄断性,既非自然垄断性,也非完全行业的垄断性,只不过历史的原因让五大国有银行所占有市场份额高一些(与行业垄断性仍然很远)。如能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市场机制并提高其效率,所占比重大并非有多少不好,它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性基础。
要消除银行业的高额利润,不是打破银行业垄断可达成的,而需加大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国内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并让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这才是国内银行业改革的根本所在。否则,从美国金融史来看,中小银行过多可能成为金融体系积累风险的根源,成为暴发金融危机的诱因。
郭田勇:两条标准判断银行是否存在垄断
一是准入市场是否真正放开;二是从市场份额考虑,而不是看机构数量
■本报记者 夏 青
业内关于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垄断的争议仍未停止。就此相关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银监会2010年年报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拥有3家政策性银行、1家邮储银行、5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147家城商行、85家农商行、223家农村合作银行、2646家农信社、349家村镇银行、107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如果加上外资法人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我国已经有376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数量上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遍地开花,不存在垄断。
那么,中国银行业究竟是否存在垄断,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郭田勇在接受采访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判断,而是直接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判断标准。
一是准入市场是否真正放开。
他说:“银行是商业机构,应该是谁都能干。但现在的说法是,银行业风险高,不是谁想干就能干。强调控制风险,这无疑是对的,国际上也是这样。”
“但不能说由于风险高,不提门槛,民营资本就是不能进入银行业”,郭田勇如是表示。他还说:“风险再高,也应该有一个标准,应该给出具体条件。可以提出要求,例如,因为银行风险高,要求民间资本想要进入银行业必须达到哪些条件。”
郭田勇说:“我想只要给出门槛,就会有民间资本进入”。
二是从市场份额考虑,而不是看机构数量。
郭田勇说。国外有些垄断性行业,开始也是充分竞争,但有三两家通过大鱼吃小鱼,最后小鱼都吃了,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这也是垄断。
“五年前银行业机构有3万多家,莫非那时的竞争比现在还充分?”郭田勇如是发问。
目前,我国银行业除了五大国有银行以外,还有十几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但无论是储户还是企业,都更加青睐拥有国家财政支持背景的国有银行,而对有民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将信将疑,这就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垄断优势。导致其民间金融机构的吸储能力和资金充足程度都很难与大型国有银行竞争,加剧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劣势,使其更容易被挤出。
更重要的是,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享有的政策性利差空间上,这是银行体系之外的资本无法享受到的垄断收益。这也是银行业高利润广遭质疑与诟病的原因。
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在15%-20%之间,远高于老百姓一直诟病的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2011年ROE超过20%,略低于烟草但高于石油。
郭田勇表示,目前,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还没有获得直接的定价权,但央行的管制利率已经为银行保留了足够的保护利差。据了解,亚洲金融危机后,央行利率改革时制订的利差水平考虑了让银行体系的休养生息,偏大1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尽管银行业机构数量不算很少,有一定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的体现在非价格方面,且一般的金融消费者受益很少。
银监会披露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0412亿元,相比2010年7637亿净利润,增长率达36.34%。另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发布的2011年度业绩显示,4大行净利润突破6300亿元,日均赚得17.26亿元。年报还显示,2011年工行以2084亿元的净利润拔得头筹;建行、中行、农行分别以1694亿元、1303亿元和1219亿元的成绩名列其后。利润增幅方面,除了中行为19%之外,其余3家银行都在25%以上。
统计还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利润八成来自利息收入,净息差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如何真正有效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郭田勇认为,应该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要真正扶持起民间金融,将之纳入合法化、阳光化的轨道。而另一方面,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如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
他表示,首先要完善审批等准入制度,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国家除控制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外,其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股权应逐步转让;同时放宽民间资本成立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其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第三,加快票据、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让资金供需双方有更多的比较选择。
郭田勇最后预计,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如果今年能完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明年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利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应和降低民资准入金融业门槛同步。很可能未来两到三年内,降低民资准入金融业门槛会在全国大范围进行。
国内垄断暴利行业面面观
■本报见习记者 徐 科
除了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引人侧目,社会各方对其他垄断行业的关注也由来已久,比如电信、铁路、邮电、电力、公交、航空等。
石油天然气:
垄断格局三足鼎立
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中国石油(601857,股吧)石化行业是相对开放的。民营企业的大肆进入带来激烈的竞争,油价曾一度不断走低,却也存在国内石油市场混乱、劣质油横行的问题。1998年4月,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工业体制改革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原则,分别组建石油天然气集团和石油化工集团,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保持原有功能和地位不变。从此,中国油气行业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南北分治、海陆分割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政策法律制度、资金和技术上的壁垒,外部企业想要进入石油产业极为困难。
历经14年的油价改革,中国油价始终在模拟市场定价。经过今年3月20日最新一轮成品油调价后,中国油价已经站上了8元大关。
中国三大油企占有垄断地位,虽然在一定时期维持了价格的稳定,但其地位却很难通过再次竞争被打破。
电信行业:
急需打破价格同盟
当前中国电信业是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移动电话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固定电话和宽带市场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与中国电信垄断的市场格局。
数据显示,中国电信企业的利润率高于20%,而其他国家不超过10%,在电信业发达的美国,利润率甚至还不到1%。中国电信行业利润率高于20%,归根结底在于电信行业的垄断。中国的电信企业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从而占有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近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出席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今年坚决治理六个重点领域乱收费问题,严禁电信企业搞价格同盟和联合垄断。
电力行业:
合理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2002年底开始,在发电环节,经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重组后,成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五家发电公司。这五家电力公司与其他发电公司,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发电产业,形成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力体系。
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揭开了电力改革序幕,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四大改革目标,直指公平、效率、政府管理方式等根本性问题。
专家表示,电力改革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大方向。目前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足,而非市场失灵。“价格改革的含义应是从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政府只为垄断环节的输电定价,其他环节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才是改革,煤电联动、价格调高调低都不是改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稳妥推进电价改革”。这些新的信号给电力改革提供了方向。
业内人士称,如果没有自上而下新的强有力地组织推动,不触及电力价格这一关键要素,不破除输配售一体的电网行业垄断,未来的电力改革仍是空谈。
房地产行业:
利润惊人反暴利亟待破题
房地产及其暴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毒瘤和最大风险所在,这些风险包括房地产泡沫绑架银行,房地产企业规避宏观调控而大量借用外债等。
事实上,中国高层对房地产蕴藏的风险亦有关注,政府对于房地产问题采取了很多调控政策,相关措施也渐趋强硬。自2003年以来,紧缩型房地产调控就以“121号文”为标志拉开了序幕十年,近十年的时间里新老“国八条”、“国六条”等政策频出,动用了土地、税收、货币、限购等多种政策工具。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势得到初步控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本月13日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共部署了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还是“决不让房地产调控出现反复”以及“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等被强调多次的政策,这表明说明决策层早已意识到,高房价伤害民生、影响经济稳定,唯有调控政策不动摇,才能实现调控的目的。
经济学家呼吁,破除垄断,无论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立场,警惕并破除不涉及经济安全的市场领域的非正常垄断现象,都是当有之义、当务之急,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