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改区”)落地温州以来,各项细则的制订备受关注。
有温州熟悉综改区进展的人士告诉记者,温州主政者一个构想是,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同步扩展,实现二元并举的区域金融格局。本报记者获悉,此次综改区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准备筹建两家特色银行科技投资银行与华侨银行。
其中,华侨银行是吸纳温州庞大的外汇储备,而科技投资银行是引导闲置资金进入科技产业。
筹建两大特色银行
4月25日下午2点到4点半,浙江省金融工作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将对金融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透露,关于《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下简称《细则》)已在浙江省审批通过,将尽快上报到央行审批。而且,浙江、温州两级政府官员在此次会议上还透露,今年年内还将制定出台《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
另外,记者另有渠道获悉,在温州综改区工作领导小组一次不完全公开会议上,有官员透露,温州近期重点推进五大领域金融改革创新,全力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其中,筹建两家银行是此次金改的重中之重。
记者多方获悉,其中之一是筹建科技投资银行,目的是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官方系统,并且资金分流到这些领域。因此,地方政府从去年以来,就为此做了系列铺垫。比如在产业的区域容纳上,在瓯江口开辟了1500亩地用于创新园区建设,预计在今年完成规划设计。
有官员认为,这实际上也是温州从传统的产业链低端提升的一个发展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结合相关产业,温州市拟成立总额为10亿元的“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创新引导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还将着手筹建温州科技投资银行,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引进专业风险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激光与光电产业。
而且,温州政府认为,科技产业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群。目前,全市激光与光电企业起码在8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初步形成了以激光应用、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和光通信为特色的光电产业链。
根据温州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产值超1000亿元,到2020年,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
实际上,两大银行的筹建计划并非是刚刚启动。民间资金的谋划早几年就开始了。
而关于筹办华侨银行的设想,更在科技银行的筹建行动之前。
2010年3月15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侨联在王朝大酒店举行了温州华侨银行可行性研讨会。这一场会议,让这些侨领的设想初步成型。
一名与会人士透露,温州市政府金融办主任张震宇、人行温州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中国银行温州分行行长俞群等与部分侨领参与了研讨会。
甚至,筹建华侨银行的构想被写进了当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且,一名参与筹建者称,计划并逐级上报到中央级的监管机构。
然而,计划上报后一直未获批复。但温州方面相关人士一直没有放弃。温州金融监管机构一官员透露,在去年10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密集爆发之后,科技银行曾经作为综改区初始方案项目之一上报到省一级,但被剥离出来。据该名人士透露,这一项之所以要剥离,是预计获批的难度非常大,担心延长综改区的获批流程。
目前,综改区已经落地并已经启动,两大特色银行的筹建也启动了审批流程。“这其实是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设想。”一金融监管机构官员透露,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获批的可能性很小。
疏导闲置资金
起码持续至今有10年之久了,温州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全国的前5席。有几年,甚至仅仅居于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之后。
“华侨银行的特色是有效吸收温州民间丰富的外汇储备。”交通银行温州分行相关业务人员认为。一方面,日益发达的国际贸易企业融资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外汇处于睡眠状态而无法被有效投入企业融资需求。
以温州瑞安的一个侨乡为例,侨领黄品松介绍说:“丽岙镇在国外创业的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他们将血汗钱寄回丽岙,保存在父母或祖父母手里。”
仅丽岙镇的侨资闲置资金就超过50亿。此前,本报曾经报道过温州银行前支行副行长林晓雅一案,她就是以帮丽岙的侨眷侨属理财为名,腾挪这些老人一亿元人民币,从事境外炒汇,最后巨亏。
而特色银行的设立,目的就是疏导这些闲置资金。如果说设立华侨银行目的是为了激活闲置侨汇,对接个人资金境外直投等等新政的话,科技银行的设想则是为了疏导资金进入高科技领域。
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曾经透露过筹建的科技银行的情况,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科技投资银行以股权投资+无实物抵押贷款为主,资金来源包括民间资本、银行资金、政府引导资金与风险补偿资金等,而后者大约是前两者之和的十分之一。
换句话说,政府的资金将起到十倍以上的杠杆放大效应。投资方向为培育温州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激光与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