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银行业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乱收费+暴利,几乎激起群愤。
银行紧张。从上到下,指派不少人来应对此事。不少员工的工作重心已从放贷转移到清理收费,除了要认真接待各路检查组,他们还要交代一线员工一定要出言谨慎,尤其要防范那些自称是客户的暗访记者,以免一不小心就上了电视。
“婆婆”银监会赶紧出来警告银行们要收敛点,作为价格监管部门的发改委也发威了,要对银行业展开大检查,查出问题并施以颜色。
在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破产倒闭数量大增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去年净利润却高达10412亿元,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不仅如此,银行对老百姓和企业的收费却是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如此,大检查,大整治,确实大快人心。
然而,要想治本却还远远不够。
这两年,信贷每年动辄增加7万亿以上,信贷大扩张导致银行资本缺口加大,进一步逼迫银行改革转型——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减少资本占用。因此,银行对一线员工的考核上,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奖励力度非常大。
然而,改革却走向了畸形。例如名为“全面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实则附加贷款条件和产品捆绑销售,银行借此收取了财务顾问费、贷款承诺费等各种虚无缥缈的费用。
但银行也心存委屈,“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
这又不得不再深究一层,去年信贷额度控制,僧多粥少,中小企业的信贷供需出现严重不平衡,势必推高资金价格。由此,企业为了得到资金,被收费也无奈。事实上,民间融资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利率,这就是例证。
尽管银行每年中间业务收入呈现100%-200%的速度增长,但其实无论从监管到银行都明白,这其中水分很大,实质不少是息转费。
换言之,即使现在公示了收费标准,却未必能够真正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倒有可能滋生寻租行为——那些中间业务收费可能不少落入了个人的腰包。
乱收费是要打,但要从根源上解决实体经济的困局,还需要大力度推进改革。
银行业作为间接融资渠道,长期成为市场融资的主要手段。在信贷近乎“大跃进”式增长后,银行又向市场狮子大开口进行再融资,银行股价一蹶不振。
显然,靠尚福林主席对银行进行合规经营教育,只能逞一时之快,相反郭树清的任务更重。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降低间接融资比例,才能改变银行信贷供需严重畸形的局面。
而对于银行业暴利,要受指责的不是银行个体,而是长期的利差保护,这一方面,不少专家的建议或许可取,过去几年CPI高涨,老百姓储蓄深受负利率之伤,因此对存款单边加息,或者加存款利息同时降低贷款利率的呼声较高。
下点决心,让银行还利与民,让利益分配更均衡,比起收费整顿,更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