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上周末公布的今年2月份新增信贷达7107亿元,同比多增1751亿元(Wind统计)。市场人士多数预测,3月份该指标有望继续企稳。而同时由于银行机构流动性已较为宽裕,节后企业开复工情况稳定,央行进一步下调准备金率的紧迫性,也将随之减弱。
某国有大行总行货币市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银行间市场的情况来看,货币利率正处于下行通道,预计3月份也将基本维持这一平衡。另一方面,企业贷款需求却并未大幅扩张,新增信贷中的中短期融资比例明显偏高。据其透露,2月的信贷增量更多集中于月末,这也导致按日均考核的存贷比出现了前低后高的局面。
实际上,扣除新增票据融资后的2月份实质新增贷款,仍较上月有所回落。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受限,是信贷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对,前期颇受关注的准备金率,却似乎正在淡出公众的视野。对此,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表示,当前的货币供应总量总体偏多,只要外汇占款不出现骤降,短期内再度下调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并不高。而企业的贷款需求不济,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成本约束,一是企业本身生产需求与能力的约束。
“这两种可能也会导致不同的货币政策方向。前者可能会促使相关贷款利率的调整,后者则需要除货币工具以外其他政策的配合。比起单纯的准备金率来,这一点更受市场关注。”该券商投资经理指出。
近日债券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受到资金面日益宽裕的带动,短期限现券收益率持续小幅回落,而中长期品种则卖盘涌现,但接盘者寥寥。实际上,这体现了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复苏预期的较大不确定性。
对此,鄂永健表示,随着节后企业开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政策的日渐明朗,预计未来月份的信贷需求会有所恢复。同时,季末银行机构吸储力度加大,也会缓解存贷比压力,信贷供给能力将随之增强,3月份新增贷款量有望稳步回升。
深圳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预计,3月份信贷增量或接近8000亿元,企业需求会继续回暖。不过据他了解,与去年相比,银行机构的“冲贷款”意愿的确已有所减退。通俗地说,他们放贷更多是为了生存,而不是发展。
尽管如此,宏观政策由“货币宽松”到“信贷宽松”的进程,却已实实在在地来临了。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企业中短期流动性贷款的多增,恰恰表明“经济发动机”即将启动;居民长期贷款的少增,则更多受到1月份地产销售回落的影响,未来有望逐渐回升。姜超认为,在货币政策转向的大背景下,流动性改善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截至昨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已连续10个交易日处于3.0%下方,7天及14天利率则分别下跌19个和79个基点至2.80%和2.94%,流动性宽裕态势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