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监管的一项硬性规定,银行却将其衍生成为一项“创新服务”,收取中间费用。“信贷资金托管费”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去年下半年,监管部门曾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收取“财务顾问费”和“投融资管理费”等,银行也很快响应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停收上述两项费用。不过,银行的变通之术是,转而收取“信贷资金托管费”,以弥补上述两项费用的损失。
面对此次银监会“七不准”通知的要求以及各路监管部门的检查风暴,银行或许亦有变通之术。
事实上,贷款乱收费现象在商业银行中十分普遍,对于上述监管风暴的效果,中小企业也并不敢抱有过高期望。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在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一切行政手段干预银行的贷款利率和收费问题,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收费项目层出不穷
信贷市场是一个垄断的市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处于得不到满足的状态,银行在贷款议价时,通常处于十分强势的地位。商业银行贷款的收费项目名目繁多,如“财务顾问费”、“投融资顾问费”等层出不穷。
据上述信贷部门人士介绍,财务顾问费最初现身于三四年前。而银行收取该费用的形式和费率也较为简单,比如企业贷款10亿元就需要缴纳1000万元的财务顾问费。
投融资顾问费此后也“适时”出现。所谓“投融资顾问”,即银行针对企业的某一个项目,为其制定一个“投融资方案”,比如企业有一栋物业需要出租,银行就为这栋物业制定一项出租的成本、收入方案,然后顺理成章地向企业收取投融资顾问费。
这些名目繁多的费用,都计入银行的中间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四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左右,而个别股份制银行的上浮幅度甚至达到60%。
根据财报,截至去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增速超过40%,达到3204亿元,其中国有四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2500亿元,占比高达78%。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净利润收入的增速,而且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
银行将此归功于业务创新和结构转型。
但上述人士直言道:“所谓给企业做财务顾问,制定投融资方案的业务创新,其实很多都是虚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大中间业务,收取相关费用。而且收费的标准因企业而异,有的企业两种费用都收,有的只收一种。”
一方面,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银行拉存款也越发困难。
尽管放贷十分赚钱,但去年前三
个季度,不少银行却存在信贷额度没有用足的反常情况。在银行看来,高成本去拉存款放贷款如今已不划算,如果要求银行取消与贷款相关的各种收费,其放贷积极性更是可想而知。
银监会上月发布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规定的“七不准”中,明令禁止的“以贷转存”和“存贷挂钩”,也是银行以往放贷过程中的通用做法。上述人士指出,去年末,银行为了冲规模,已经批下来的贷款,企业必须等过了年才可使用,但相关费用却是一个不落先行交付。
变通之术
有消息称,发改委将于近期发起银行违规收费检查风暴,有可能对违规银行开出重额罚单。
“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银行贷款的收费名目已经越来越有技巧性,甚至堪称"艺术性"了。”上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试图对银行贷款收费做出干预。去年下半年,监管部门曾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收取“财务顾问费”和“投融资管理费”等费用。银行也很快响应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停收上述两项费用。
不过银行很快就想出了变通之术,开始收取“信贷资金托管费”。而这项费用的由来却着实让贷款企业哭笑不得。
2009年末2010年初,监管部门颁布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其中一项规定将贷款资金支付分为“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类,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避免企业将贷款挪作他用。
原本这是一项监管的硬性规定,但银行却将其衍生成为一项“创新服务”,名义上为贷款人托管资金,实则以此费用弥补无法收取“财务顾问费”和“投融资管理费”的损失。
面对此次“七不准”通知的要求以及检查风暴,银行或许亦有变通之术。
“如果不理会这些收费项目,企业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特别对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本来就很高,高风险更需要高收益的驱使。民间借高利贷的月息2分、3分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即使银行在基准利率上上浮50%,相对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成本还是大大低于民间借贷成本。没有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收费很难禁绝。”上述信贷部人士坦言。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市场可能低估了银行高息差的持续性,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与“新增信贷/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指标显著负相关。预计 2012年“信贷投放/固定资产投资”会进一步走低,并达到最近12年以来的新低。市场普遍预期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达到接近20%的水平。该指标的走低,有助于维持银行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