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伟柱
到任农业银行近3个月之后,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的工作思路逐渐浮出水面。
“农业银行根基在"三农",定位在"三农",优势在"三农"。”这是蒋超良在其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一直强调的。
与前任项俊波类似,蒋超良将“三农”业务视为重中之重。事实上,蒋超良在到任农行后的第一站就是赶赴基层调研“三农”业务。
对于整个农村金融问题,蒋超良认为,解决好农村金融问题,需要银行努力求索,也需要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时,要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除商业银行外,农信社、农发行、邮储银行等应积极发挥支农作用,并通过设立村镇银行乃至规范的民间信贷等进行有益补充。
到2011年底,农行已发放惠农卡9822万张,农户小额贷款授信额度达到2167亿元;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8%;县域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占全行的42%。
蒋超良表示,农行将把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优质中小企业、城镇化项目、县域机构客户等,作为下一阶段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重点。
与此同时,农村金融需求的另一层面,即基础性金融服务,农行将从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出发,利用惠农卡和“村村通”等产品和工具满足农民的基础性金融需求。
与前台业务同等重要的风险管理方面,根据农行做过的测算,发放相同金额的贷款,“三农”业务的成本要比普通城市业务高出三到四倍,若与大企业业务相比,差距就更大。
对此,蒋超良认为,在成本高、风险大的情况下做“三农”业务,还要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说到底要依靠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必须重点抓住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两个关键环节。”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的精细度,加快引入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守风险控制底线。另一方面,要顺应“三农”发展集群化、园区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择优做大业务规模,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力争使各项业务上规模、上水平,提高业务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