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降准”的屡屡落空,并未给市场资金面带来多大打击。央行管理流动性的思路或许正在发生微妙转变。一是由于除了降准之外,央行另有诸多可用手段,例如双向逆回购的策略等;二是作为对信贷支撑的主要信号,准备金率是否继续调降,仍需视2月中旬的经济数据而定。
昨日是节前首笔1690亿元逆回购的到期还款日,但这一“赤字”并未明显抬高银行间回购利率。昨日的隔夜资金价格走高11个基点至2.97%,7天价格小幅回落3个基点至4.33%。据业内人士介绍,央行此前对某大行的2000亿元定向逆回购,也将在近日到期,但机构借钱的难度已较春节前夕大大减轻。
对此,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研究员马永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是,通胀难超预期,平稳回落是大概率事件,而消费及投资的情况也都还不错。由此看来,在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及信贷数据尚未发布之前,央行并不急着二度下调准备金率。
“更主要的是,央行现在运用准备金手段,不仅仅要看流动性,同时更要注重其对信贷情况的反映。如果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数量低于往年的万亿元下限,可能很快就要下调。如果处于均值附近,则调整的节奏或将放缓。”马永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就此表示,截至目前估算,国内主要商业银行1月新增信贷数量将至少在1.1万亿之上,已处于近几年同期1万亿至1.2万亿的均值水平上方,银行的放贷能力恢复得较好。从“政策放松大方向不变但节奏减缓”以及“经济软着陆基本确立”这两个层次来分析,央行更愿意采用期限较短、灵活性较好的方式,如正回购、逆回购等。
实际上,除了昨日到期的首笔逆回购外,2月2日还将有1830亿元的第二期到期,两者累计将达3520亿元。而这也导致春节后首周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出现了少见的“负值”情况。数据显示,1月30日至2月5日一周的到期央票为10亿元,到期正回购为零,加上新增的逆回购应还款,实际到期量为-3510亿元。
对于当前的资金价格水平,马永波还向记者表示,实际的资金状况,并不像回购利率显示的那样紧张,节前几天的异常走高,主要还是由于机构心态有些谨慎,宁愿牺牲较高的成本也要备足“粮草”。但节后的取现因素消失后,刚性制约缺席,机构情绪已普遍向暖。再说,即便此时宣布降准,实施也将在下周,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央行倾向于延缓准备金调整的理由。
石磊指出,现在的矛盾主要是体现在存款上。贷款投放恢复了,但受到外汇占款等的影响,存款的回升速度依旧较慢。目前的存款新增部分,多数还是由贷款派生出来的,这又同时受到存贷比指标及准备金缴款等的制约。所以,降准仍将实行,只是时间点可能会推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