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陆磊:银行业高利润仍将持续-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3:27:0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经历了2009年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后,银行业利润高增长饱受诟病——即银行业在经济下行期获利过丰,于是形成两种推论:一是银行与实体经济回报背离,利润畸高;二是存在银行以过高利率榨取实体经济收益之嫌。必

经历了2009年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后,银行业利润高增长饱受诟病——即银行业在经济下行期获利过丰,于是形成两种推论:一是银行与实体经济回报背离,利润畸高;二是存在银行以过高利率榨取实体经济收益之嫌。

必须承认,银行业近两年的发展的确存在资产膨胀过快、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以至于在未来必将面临总量扩张难以保持既往速度、融资期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的问题。但银行的高盈利水平却必须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持续,否则将引发新的结构失衡和金融不稳定。

两大典型事实:利润和融资成本

2011年前三季度的经济金融运行证明了两个典型事实:一是银行利润与企业利润增幅几乎同步;二是银行面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适度。

第一个典型事实——银行与企业利润增长同步而非背离。金融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在2011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共实现净利润5183亿元,同比增长29%。反观实体经济部门,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834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491亿元,同比增19.8%;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实现利润598亿元、21024亿元、9581亿元和10251亿元,同比增长33.6%、32.4%、12.9%和44.7%。这反映了一个事实——银行与企业的利润增幅几乎一致。其中,五大行利润增幅仅比全国企业利润增幅高2个百分点;全国银行业利润增幅比股份制企业高3个百分点,比私营企业甚至低了9个百分点。

第二个典型事实——融资成本适度,银行盈利主要来自规模扩张。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9 月,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06%,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80%,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9.55%。在持续的货币紧缩背景下,在民间融资利率普遍处于25%-50%,仅比通胀峰值(6.5%)高1.3个百分点的一般贷款利率实际意味着银行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攀升的大环境下起到了平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银行的高额利润与近两年快速扩张的信贷规模直接相关。2008年底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0.3万亿元、12.5万亿元和15.5万亿元,到2011年11月的增幅分别为78.2%、58.2%和107.9%。贷款增长过快,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长惊人直接导致了在既定利差水平下银行净收入的迅猛增长——多销而非过高的单利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益模式。

高盈利屏蔽两大系统性冲击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方略客观造成了过大融资规模,并直接引致了银行业的收入扩张和表面繁荣,但资产扩张同时造成了两大隐忧:一是对资本的极度消耗。在2008年末,银行业资金运用总额为53.8万亿元,2011年11月增至90.6万亿元,增幅达36.8万亿元。按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需要的资本金增量约3万亿元。二是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由于主要依赖土地和房产作抵押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了近17万亿元,这意味着在资产价格出现明显反转的阶段,中长期贷款违约概率将显著上升。假设32万亿中长期贷款中的5%演变为不良贷款,就会形成1.6万亿元不良贷款并相应冲减银行业资本或被迫计提拨备。

值得庆幸的是,银行业通过盈利完成了自身积累。

一是通过盈利实现了内源性资本形成,避免了对再融资的过度依赖。据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年报,2006-2010年五大行信贷同比增速分别为12.2%、13.4%、8.8%、34.1%和17.7%,同期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5.3%、10.1%、9.0%和10.0%,累计税后利润16227.5亿元。税后利润中,分红7206.5亿元(约45%)主要用于支付改革成本,其余9021亿元(约55%)作为内生性资源积累(包括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及一般准备等)用于资本补充。这意味着五大行至少要向市场和公众筹集近1万亿元资本金。2010年,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和农行首发上市,加上一些银行增发和配股,融资相对较集中,总融资规模2753亿元;如果银行不通过盈利补充资本,则难以想象近1.3万亿元融资对资本市场意味着怎样的冲击。

二是通过自身收益覆盖风险。利润是覆盖风险的第一道关口。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1.0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8%,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2848.4亿元,不良贷款率1.1%,银行业不良贷款已连续35个月保持双降,继续下降空间有限,商业银行势必面临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反弹,为提高吸收损失能力,银行需要在经济状况较好时期,计提充足的拨备和预留更多资本。从宏观角度看,在经济上行或平稳时期,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较好,有条件也有必要预留一部分利润充实资本,未雨绸缪,作为逆周期调节的缓冲;在经济下行或萧条时期,通过释放资本缓冲,及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支持经济恢复增长。

盈利假设:再融资缺口试算

综合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金融稳定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坚定的结构调整而非单纯地破而不立。

一方面,只有银行体系保持适度的资产增长才能在未来实现新增贷款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部门倾斜,且避免出现原有融资演变为坏账,此之谓“防水冲沙”,稀释风险;另一方面,如果银行业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和微型经济主体提供融资,则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亦必然意味着更高的收益。简言之,我们需要银行业继续保持较高收益水平。

首先,资产扩张和盈利稳步增长是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不妨作一个粗略测算,按40%的分红比例和9.5%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假设从2012年至2016年,随着宏观政策回归常态以及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五大行资产增速在过去六年(2006年至2011年9月末,下同)平均增速(16.5%)的基础上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保持过去六年平均水平(1.087%)不变,2011至2016年五大行合计资本缺口分别为-157亿元、950亿元、798亿元、564亿元、237亿元、-195亿元(负值为盈余)。

这意味着,2011年资本的富余量尚不能完全覆盖后续几年的资本缺口,结合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容量及近年银行上市融资情况初步判断,若保持正常发展速度和盈利水平,未来几年大型银行外源融资规模和频率应在股市可承受范围内,预计2013年左右需要进行一次不超过1000亿元的小规模融资。反之,若盈利水平下降,银行资本缺口将加大,这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对资本市场构成巨大再融资压力,二是信贷紧缩。假设银行盈利水平下降30%,2011-2016年五大行合计资本缺口分别为413亿元、2149亿元、2183亿元、2150亿元、2037亿元、1829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五家大型银行将每年都要通过股市融资超过2000亿元,资本市场将承受较大再融资压力。如果资本市场无法承受持续再融资,则银行势必进入一轮信贷紧缩,非但实体经济新增融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原有融资存量亦可能因资金链过度紧缩而演变为不良资产。

第二,向中小微经济体融资实现结构性倾斜,将在客观上引致更高的银行利润。票据融资利率高于一般贷款,短期贷款上浮幅度高于中长期贷款。最近一年中,随着银行业已在进行的客户结构调整推向深入,短期贷款增幅已明显超过中长期贷款,考虑到股份制、民营企业利润率远超国有及国有控股部门,未来银行业总体利润水平还将持续增长,而这种利润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溢价”——对银行业进入相对风险更高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的一种补偿。

一言蔽之,无论我们是否喜欢,银行业的高利润仍将持续;惟其如此,方可避免经济硬着陆和金融不稳定;亦惟其如此,方可真正依靠金融资源配置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作者为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