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理财产品的大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逐渐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从投资领域看,国内股市一片低迷,而银行存款持续“负利率”,投资者只能转向收益稳定且收益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现资产增值。业内人士认为,由于2011年货币政策“卡住”了银行的流动性,理财产品销售火爆一时。然而,如果2012年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银行资金压力能够得到缓解,可能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呈下降趋势。
供需两旺
2011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毫不夸张地用“疯狂”两字形容。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8777款,约是2010年全年的1.8倍。而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余额为3.3万亿,远超2010年年底的1.9万亿。
“理财产品的收益至少要比存款高。与银行存款相比,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更加青睐。”中行行长李礼辉曾表示,现在银行客户的投资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对于个人资金的年收益率也有较高要求。
其实,从投资的角度出发,理财产品的优势主要在于收益和风险的灵活匹配上。“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较多,选择空间较大,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类型。”北京农行某营业厅理财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般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存款利率,而不同的收益率对应不同的风险,适合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更加有针对性。
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1年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都较2010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前三季度各银行所发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4.14%,远超一年期定存利率,个别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达到50%。
“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的销售状况非常火爆,尤其是收益较高的品种,往往都是供不应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最为典型的是,6月份的一款规模在20亿的理财产品,仅仅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卖主要是资金缺少了投资出口,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相对较为适中,恰好满足了大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北京通达投资首席分析师李鹏涛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需求非常大,银行的热情也非常高,“两者一拍即合”,上演了2011年银行理财“疯狂”的一幕。
曲线放贷
2011年上半年,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一度走俏市场。但是7月份之后,监管层明令禁止了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为了规避此类监管,绕道信托公司,展开银信合作发售信托票据成为了银行的一种新型贷款模式。
四川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1年7月份,银行被禁止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大部分银行放贷都借道信托公司来做。目前,这类产品主要以票据信托为主,信息的透明度不高,潜在风险要高一些。
据了解,通常票据信托的投资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大多数。票据信托在发行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信托公司、银行以及投资人。
“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将手中的商业汇票找银行贴现获得资金,而银行则将已经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利率转让给信托公司,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理财计划;最终由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提供资金。”该人士表示,这种银信合作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为可观,以银行信誉做保证也在表面上降低了风险。但是,银行起到的仅仅是一个桥梁作用,理论上风险是不能排除的。
他还告诉记者,这种操作模式如今在银行非常盛行,也巧妙地规避了政策监管。同时,信托公司也乐意推动该项业务,借此分了一杯羹做强做大。
据用益信托网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日,有公开信息的票据信托共发行174笔,利率在6%~9%之间。
“由于目前市场资金紧张,融资需求旺盛,票据信托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这类信托的环节较多,风险也比之前的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大,可控性很弱,投资要非常谨慎。”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票据信托是缺少抵押的,随着贴现利率的下降,可能会产生兑付风险。
据用益信托网的统计,上述174笔票据信托业务中,参与的发行者包括西安信托、粤财信托、吉林信托、华能信托、外贸信托5家,涉及合作银行包括建行、工行等银行。
“热衷于票据信托的信托公司主要是一些小公司,而银行则都是大型国有银行。”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收益还是归于银行,落在信托公司头上的利润其实并不多。
2012年收益率或降
“不论是票据信托还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利率的高涨完全是由银行流动性紧缩推动的。然而,如果2012年货币政策逐渐宽松,信贷额度释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回落的可能性非常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深圳零售银行部高级产品经理陈国炳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信银行人士也赞同这种观点。“前不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约3700亿元的资金。在流动性增强的情形下,票据贴现收益率开始下降,直接导致了一些票据、债券类理财产品收益下滑。倘若2012年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会普遍下滑。”
“其实,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完全是看货币政策的脸色。如今,对于2012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判断是建立在2012年货币政策较2011年宽松基础上的。不可否认,2011年年底的宏观货币政策已经有松动现象,未来继续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还是看跌。”李鹏涛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并不意味着不能走俏市场,这也需要针对具体理财产品的品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