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在赴港发债融资的内地企业日益增多的推动下,香港成为今年全球债市中少数活跃的市场之一,在港中资投行也因此成为此轮债券融资潮的受益者。
内地发行人赴港增多
8月份以来,全球资金避险情绪日益浓厚,风险资产屡遭抛售。但受益于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增长,香港债市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少。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曾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将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扩大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根据市场主体意愿,允许更多境内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
这也使得内地企业加快了赴港融资步伐,事实上,香港正迎来内地企业赴港融资的小高峰。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G3(美国、欧元区及日本)货币债券融资总规模达704.6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发行人发行总额为264.5亿美元,占总体发行的37.5%;到2011年,受欧债危机影响,G3货币债券发行量有所减少,截至11月底,总发行规模为571.5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债券发行反增至343.1亿美元,占总体发行的60%。
以内地银行为例,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市银行共抛出了近2900亿元债权融资方案,这其中至少有1050亿元将在香港地区发行。
此外,资金紧张的内地房企今年也将香港市场作为首选融资。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内地房地产企业2010年全年发债融资规模为560亿元,而2011年该数字已接近1200亿元。仅在香港市场,就有15家内地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超过700亿元。
发行人信用评级提升
除了发行人数量增多外,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提升,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能够维持一个高等级的评级,这也使得债券发行的环境较以往有所提升。比如,中化集团香港控股公司评级为BBB+;另外,由于有些中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有良好业绩和治理结构,其原有的评级也得到了提升,如:新奥能源由原来的BB+上升到BBB-(投资级)。
此外,中银国际债券发行业务相关负责人指出,在香港的一些中资行业领先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到债务资本市场融资,调整债务结构期限也使得整个债市环境向好发展。比如:中海油有限公司(红筹公司,评级Aa3/AA-)发行10年、30年美元债券;中石油公司评级为AA-,债券评级A+,发行了5年、10年、30年的美元债券。
除此之外,随着内地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在境外开展并扩张海外业务的也在增多,也给在港中资投行带来了业务发展机遇。例如,由中银国际承销的H股公司紫金矿业(601899,股吧)发行4.8亿、5年期的美元债券,用于海外铜矿收购,这成为市场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资投行获得良机
作为国内大型银行在香港设立的投行,中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建银国际等中资银行利用与内地企业、香港企业保持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将与股东的信息共享、业务联动机制发挥到极致,而在债券市场份额中占据了显著地位。中资投行迎来了债券承销发行业务的爆发性增长。
其中,截至11月底,中银国际2011年参与发行了13只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企业债券,筹资70.3亿美元,市场份额为20.7%,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该公司在内地企业境外G3货币体系债市融资中的市场份额已位居第一。
中银国际债券发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外资银行相比,作为中资投行,也能充分理解和执行国家方针和政策,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方案和建议,而得到客户的信任。”
据了解,中银国际已建立覆盖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债券销售队伍,与超过300多家国际机构投资者建立了业务关系,并通过信用研究报告加强与投资者业务联系,利用对中国内地政策、行业的理解,不断向国际机构投资者推介中国企业。
“我们通过加大一级市场发债的业务带动了机构客户的销售,而二级市场的客户交易又对一级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持。”上述中银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