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是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放开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这个可以尽快安排,目前时机甚佳。”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利明献12月3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
传统观点认为,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高利润增长仰赖于高利差保护,是利率市场化激烈的反对者,但利明献却呼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银行周刊:他经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银行业能够抵抗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难以抵御的是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但是银行有望通过提高贷款定价转移存款成本压力。只要步骤和时机把握适当,利率市场化可以稳步实现。
银行无惧贷款利率市场化冲击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两个堡垒是打破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按照央行规定,贷款利率最多只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存款利率则不能超过基准利率。
利明献假设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从10%扩大至30%,以2010年底1年期基准利率5.81%推算,利率收窄1.2%,相当于1680亿到1800亿/年的财富转移,整个银行业接近1万亿的净利润(25%以上的年增长率)能够单独消化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但是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银行会很难承受。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72万亿,其中活期存款、1年期以下(含)定期存款和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占比分别约为50%、43%和7%。
假设三种类型的存款利率均上升1个百分点,分别相当于3600亿、3096亿和72亿的年度财富转移,整个银行业很难单独消化打破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两项冲击。
若动态考虑,则整个银行业最难单独消化的是活期存款利率上升的冲击。考虑到目前通胀和加息周期见顶,同时考虑到存款利率水平和通胀水平,如果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可以合理假设活期存款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升50bp、1年期或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分别相当于3600亿、1500亿、0亿的年度财富转移。
但是,利明献认为:“只要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贷款定价有序转移存款成本冲击,上述财富转移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
利率市场化三步骤
在前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利明献设计了利率市场化路线图的步骤和时机,总体思路是: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先长期后短期。
利明献认为,第一步可以“尽快安排,目前时机甚佳”,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放开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两者可同时安排。
之后,则可以放开1年期或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这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应选择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通胀率和1年期定存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之时。
最后一步是攻坚,即放开活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参照国际经验,这需要5-10年过渡期。
不过,这一路线图需要一些配套改革措施,如:信贷规模管理手段逐渐弱化;较低的法定准备金率,银行可用资金宽裕;信贷结构合理化,银行贷款的议价能力。
在一般贷款之外,还有若干扩散效应需要关注,这也是改革的成本。比如:目前有20万亿债务资本市场余额,平均久期5年,假设二级市场收益率上涨30bp,则一次性浮动亏损约3000亿,需要持券人承担。又如,目前10万亿地方财政相关债务余额,采用浮动利率定价,假设贷款重定价上涨50bp,每年债务成本增加500亿,需要地方财政承担。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政策研究人士评价上述观点时认为:不能脱离汇率市场化谈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两者需要协同推进,否则无法成功。利率市场化,即资金价格杠杆的形成只是手段,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