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对银行监管需要采取“以丰补歉”的逆周期审慎监管思路,成功的监管者不仅要和风险赛跑,还要对于风险做出预判。
在与风险赛跑八年之后,作为监管者的刘明康,也许可以放慢一些脚步了。
2011年10月29日下午,在银监会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正式宣布刘明康退休,从2003年起,刘明康和银监会一起走过了八年。
银行周刊:永悬风险意识
2003年,中国银行业已“技术性破产”,而“非典”的肆虐又给这个新机构的成立增加了不少困扰,刘明康带领银监会迅速实现对外挂牌履职,立即展开了监管与风险的赛跑。
在改革与整顿之后,银行业迎来它最好的时代:年利润平均增速在20%~30%,不良率历史最低,拨备水平历史最高。
但是,刘明康提到最多的仍是“风险”二字,他深知,由于银行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对银行监管需要采取“以丰补歉”的逆周期审慎监管思路,因此,成功的监管者不仅要和风险赛跑,还要对于风险做出预判。
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房地产贷款,从影子银行到“两高一剩”贷款,银监会一道道风险提示,告诉业内和公众,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银行业并非“天下太平”,风险意识必不可缺。
对银监新政的坚持
刘明康认为,要想防范未来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一个先进的、“长牙齿”的监管体系必不可缺。
摆在刘明康面前的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本土实践与国际标准的抵牾,对于任何改革者来说,坚持改革既需要远见,也需要能力。
刘明康具备这种坚持的能力,早年海外工作经验给了他全球视野,而“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的频繁角色转化又让其深知金融机构的“命门”。
事实上,刘明康的视野并不只局限于银行监管,他多次提出中国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并倡议银行业率先做到横贯式服务,以领社会风气之先。2010年11月份,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刘明康以在韩国首尔的见闻举例,告诉听众首尔交警在高峰期间会主动挪移道路中间路障,以使进城车道变宽,以此说明中外社会管理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