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0月份理财产品发行开始降温,特别是短期理财产品降幅较大
本报记者 曹蓓
在监管层一再强调规范理财市场的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开始“退烧”。
据银率网统计,截至2011年10月28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927款,发行量环比明显回落,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明显。其中,发行量排在前三名的银行依次为交通银行。
银行周刊:《证券日报》记者翻阅银率网各月数据统计,前十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7071款。银率网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7月、8月、9月、10月分别发行1809款,1770款,2149款,1927款。而交行、中行、工行、建行等大行发行量基本占据各月的前三位,交行屡次登上发行量排行榜的第一位。
在9月份理财产品发行量创出年内新高后,10月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温,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明显。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0月份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6个月)发行1791款,环比下降13.3%,其中1个月以内产品发行601款,占比31.2%,环比下降27.0%;1至3个月产品发行697款,占比36.2%,环比下跌3.1%;投资期限3至6个月产品发行493款,占比25.6%,环比下跌5.9%。
今年以来,各大银行普遍呈现出“钱紧”的状态。为了应对月末、季末监管层的存贷比考核,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各家银行不断抛出诱人的收益率“馅饼”,大发理财产品,推高了理财市场的温度。
银监会于今年6月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表示,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进行宣传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
随后的7月、8月,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就受到一定影响,逐月下降。9月份,随着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范围和存贷比考核节点的压力,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新高。
10月初,银监会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试图从销售环节规范银行理财市场,加大对商业银行借理财产品高息揽储行为的管理。监管层又几次强调规范理财市场,10月份理财产品的市场得到降温。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将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银监会担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荡,诱发流动性风险。消息称,广东部分银行陆续在11月14日收到了银监会通知,近期开始停止销售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销售。
对于年底的理财市场,分析人士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理财产品整改会限制部分理财产品的发行,在短期内,理财产品很难有新的突破,发行量难以攀升新高。
但是也有人士指出,临近年底,为了达到资产指标要求,大发理财产品,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吸引资金还将会是银行的选择。
盛世普益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3家银行共发行了324款理财产品,较前一周增加12款。金融界网站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上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理财产品发行量均在30只以上,其中中国银行发行理财产品38只,排在发行排行榜首位。
除了发行量增加,收益率也是年底各银行争夺资金的“法宝”。
工商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考虑到近期投资市场情况以及理财市场整体状况的变动,2011年11月8日起,该行灵通快线个人理财产品(LT0801)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将由原来的1.60%调整为分档计息。该产品份额为100万份以下,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80%;产品份额为100万~500万份,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00%;产品份额在500万份以上,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20%。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将其“周周享盈”1号理财计划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由原先的2.60%提升1.4%至当前的4.00%,并且将产品规模上限相应调整为20亿元。
此外,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也上调包括月月盈、双月盈、季季盈等在内的12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调幅度最高达到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