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美银、高盛、淡马锡减持的动作最为频繁,仅美银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
本报记者 曹 蓓
欧债危机的蔓延再次灼痛了欧美银行业的神经。资本金告急,无奈之下,外资行只得减持中资行股份套现,返回后院救火。近日,高盛以每股4.88港元的价格出售17.52亿股工商银行H股,美银减持建行的消息传出。
银行周刊:一幕当年次贷危机的活剧又在重演。从2009年至今,外资行减持中资行成为热门话题。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三年间,外资行共减持套现2230亿港元。仅美银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高盛、淡马锡分别套现260亿、280亿港元。
2009年——后院起火
2009年,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多家银行问题缠身,急需补充资金,于是便纷纷抛售中资行股份套现。
中国银行H股一批限售股于2008年12月31日解禁,解禁当日,瑞银就公告称通过配售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全部所持中国银行34亿H股。配售价较中行H股此前收盘价2.12港元折价12%。瑞银此举套现8.08亿美元,折合港币63.43亿港元。
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建行的股票,比建行在此前一天的收盘价4.45港元大幅折11.9%,套现220亿港币。
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了其持有的中行108.09亿股H股,配售价为1.71港元,套现约184亿港币。
2009年5月,美国政府对19家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揭晓,美银未能通过,并需补充约300亿美元资本金,于是再次出售建行股份兑现收益。此轮减持价格为4.2港元/股,出售新近解禁的所持135亿股建设银行H股,约占建行总流通股的5.6%,套现资金567亿港币。
2010年——正常交易
2010年10月,高盛在场外按每股5.74港元,减持工商银行30.41亿股H股,套现174.56亿港元。工行新闻负责人当时称,高盛表示将继续保持与工行的战略合作关系,继续做工行的战略投资者。
2011年——多因素交错
原因一:看空银行股
进入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使得银行股的未来被不良的情绪所影响。此时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被市场解读为对地方平台贷款风险的忧虑。
美国银行于8月31日及9月2日向机构投资者和境外基金出售建行H股130.77亿股,价格为每股4.94港元,共套现646亿港币,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是由于国外机构对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的忧虑。
原因二:正常交易
7月淡马锡对中行和建行H股的减持,被认为是投资组合的正常调整。
据2011年7月6日媒体报道,当天淡马锡经由摩根士丹利安排,分别配售51.88亿股中行H股和15.02亿股的建行H股,合计套现逾280亿港元。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这应当是淡马锡平衡现金与股权、补充资本、保持资产组合灵活性的正常行为。淡马锡控股中国区总裁丁玮也在北京表示,淡马锡减持中资银行股份是出于风险控制比例的考虑,淡马锡仍看好中国经济和中资银行,不会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限售股解禁后减持农行股份。
10月,农业银行H股先后遭受德银和摩根大通的减持。联交所的资料显示,德银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价2.968元,减持农行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10月20日,摩根大通在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
原因三:后院起火
2011年11月9日,高盛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H股股份,比原计划出售24亿股的出售规模大幅缩减。据悉,高盛此次也套现约85.5亿港元,每股作价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今年10月18日高盛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合每股净亏损 84美分。
分析认为,由于恒康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集团要就高盛销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对其提起诉讼,高盛可能诉讼损失估值约26亿美元,高额诉讼费可能成为高盛套现抛售工行的原因。
由于自己后院起火而抛售的不仅仅是高盛。近日传言美银将抛售建行股份的消息,虽然建行回应只是市场传闻,也同样被分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惹的祸。据悉,11月4日,G20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名单中,美银是美国上榜的7家银行之一。这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需要在符合巴塞尔新资本要求的 7%核心资本充足比率外,面临1%-2.5%的额外资本要求。虽然峰会暂未公布是否对这些位列名单的银行施行1%-2.5%的强制资本附加要求,不过,如果这一措施落实,美银将需要增加2%的额外资本,即其核心资本充足率须达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