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持续“矜持”,这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一名上市银行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10月中旬左右,央行主动致电该行,询问为何信贷投放速度变慢。
在“预调微调”政策新信号已然释放的背景下,2011年未来2个月信贷是否“微调”成为了市场一大焦点。
本报记者计算发现,若要达到全年7.5万亿信贷的投放水平,四季度月均水平将达到6000亿元。三季度这一数据为5037亿元。
银行周刊:然而,鉴于货币政策不会整体转向,机构的主流判断是,信贷闸门不会全面放开。
此外,存贷比约束等因素亦是新增贷款规模走势的变数。
岁末放松预期
昨天,《中国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四季度信贷政策有可能会放松。
此前则有媒体报道称,10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贷款规模仅在800亿元左右,21日至27日则放量到了6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预调微调”的信号正是在这个时点释放的。
10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作了上述部署,同时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上周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了这一要求。
上述银行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10月的上半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很小引起央行的特别关注。
据其分析,10月前段新增信贷规模较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除了国庆长假外,央行对于信贷规模的审慎监管以及银监会存贷比约束,共同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7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
本报此前已经报道过,一些地方显现资金饥渴症,甚至出现市长“逼”银行放贷的情况。
防止实体经济“输血”不足,这是推动信贷“定向宽松”的一大考量。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即提出,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
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这也是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的应有之义。
银行纠结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其中,只有3月和6月的信贷增量出现同比多增。
根据年初安排的新增贷款7.5万亿元的规模计算,今年四季度信贷投放规模还有1.82万亿元,约合月均6000亿元。
比较2010年的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1.65万亿元,月均5500亿元。
如果和今年其他几个月份相比,6000亿元的理论规模也堪称“巨量”。三季度,月平均信贷投放略超5000亿元。
某股份制银行计划财务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年初央行按照差别准备金模型和窗口指导确定了该行信贷规模,四季度还剩500亿元可用,但受存贷比约束,今后新增贷款规模主要取决于存款增量。
本报记者在梳理银行业三季报时发现,多家上市银行存贷比已逼近监管红线,第三季度甚至出现存款外流现象。
因此,可能存在的情况是,一些银行可贷资金极其有限,放贷有心无力。
张弛有度是参考近期信贷走势的最好写照。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总体稳健大局不会改变,但会进行信贷结构性调整。比如说,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提高不良率容忍度等。
“不会全面放开信贷总闸门。如果放松的话,可能导致本已遏制的通胀掉头向上。”盛宏清还预计,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5000亿元左右,后两月也保持在这一水平,全年新增贷款达到7万亿元以上。
瑞银证券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也称,不论是出于资本金的考虑,还是出于年末放贷收益率的考虑,银行自身并没有很大冲动去大规模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