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8月抛出全球裁减3万雇员的计划后,汇丰控股(下称“汇控”)的一举一动都扣人心弦。今年初开始,汇控已在拉丁美洲、美国、英国、法国和中东进行了营运架构重组,共计裁员约5000人。不久前,又意外宣布在盈利可观的香港地区也要削减3000个职位。
事实上,两年前,汇控已经开始其“由西向东”的转型之旅。裁员的背后,是尚未完全愈合的金融危机留下的北美创伤,而现在的欧美债务又添新愁。
银行周刊:“自08、09年,汇控就已经开始逐步退出欧美市场,逐步将业务集中于亚洲和中东地区。” 香港辉立证券分析员李嘉廉表示。
美国业务大撤退
2009年3月,汇控无奈宣布,结束旗下美国汇丰融资以HFC 及Beneficial 为品牌的消费贷款业务,并集中全力缩减有抵押及无抵押房地产组合,二者未偿还结欠额分别高达460亿美元及160亿美元。绝大部分北美分行关闭,裁减6100人,每年得以节省7亿美元成本。
在美国市场上,汇丰金融当时专门提供次级贷款,大量从事住房次级贷款业务,在金融危机中损失250亿美元,仅次于花旗银行、瑞银和美林证券,位于全球第四位。
当时被迫出售的还有汇控在美国的汽车融资贷款管理部门,汇控以9.04亿美元将该部门及10亿美元贷款结欠额售予Santander Consumer USA Inc,2009年8月又向Santander再出售余下43亿美元,交易结束后,汇控的账面留下2.07亿美元亏损。
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信贷意愿的降低冲击发卡行的罚息收入,随着美国信用卡法案的新规定,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受到进一步影响。2011年8月,汇控不得不放弃最后一块业务,将其在美国的卡及零售商户业务售予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 ,作价327亿美元,包括26亿美元的溢价,税后利润24亿美元。这笔交易包含约300亿美元信用卡贷款,还包括优质、次级和自有品牌信用卡(即汇丰以零售商等其他公司的名字发行的信用卡)。
“可以说,出售信用卡业务是汇丰彻底退出了美国消费者和次贷市场。”李嘉廉认为。
不过,汇控在美国的瘦身之旅还未结束。
2010年底,由于收益过低,汇控终结了在北美的纳税人理财业务。今年7月,又将旗下位于美国的195家从事零售银行业务的分行出售给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 Inc. (FNFG),作价10亿美元,交易涉及客户存款约150亿美元,以及150亿美元的总资产,包括贷款28亿美元及43亿美元管理资产。
汇控今年的中报显示,北美洲方面,营业支出仍上升,成本效益比去年下半年上升近10%至55.8%。李嘉廉认为,“这反映了营运效率不足,成本削减的行动将不可避免。”
欧洲步步紧逼
北美业务进展不顺的同时,汇控在“大本营”欧洲也面临重重危机,使其从2008年开始,陆续出售欧洲业务。
2008年6月,汇控以4.39亿美元的价格把英国的信用卡收单业务的51%股权出售给Global Payments,并成立合营公司HSBC Merchant Services。一年后,又以3.077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49%股权悉数出售。
2008年第三季,汇控出售法国地区银行,录得24亿美元利润。2009年,汇控决定缩减英国的汽车承保业务。2010年,又决定不再为爱尔兰业务的部分保单续期。
2009年,汇控旗下波兰子公司向Alior Bank SA出售其HSBC Credit品牌的消费者融资组合和信用卡投资组合。2011年,汇丰又宣布结束其在俄罗斯和波兰的零售银行业务。
这些似乎远远不够。李嘉廉指出,“出售和结束俄罗斯和波兰的零售银行业务,但营业支出不升反跌,我们认为重组的力度不足,因此将来大规模裁员行动极有可能集中在欧洲,特别是后勤部门。”
而在欧洲,汇控需要面对的还有烫手的欧洲主权债务问题。
根据汇控中报,截至今年6月底,汇控对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主权实体及政府机构债务的风险敞口为82亿美元。其中,持有意大利主权债务金额最高,为46亿美元;其次为西班牙16亿美元,希腊1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汇控就其持有的主权债务确认减值准备1.05亿美元。
上述汇控持有的主权债务,在可供出售的金融投资总额中,约43%于一年内到期,27%于一至三年内到期,30%于三年后到期。
“欧债危机对于汇控来说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冲击不会像金融危机那么大。”李嘉廉表示,与其他欧洲银行相比,汇丰的持债总额相对较低,而且汇控近几年也不乏积极撤出欧洲市场低利润业务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