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行把手中的城商行项目冷藏了起来,已制作完材料的投行则决定暂缓申报。而新的城商行项目基本没有投行愿意接。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众多城商行首发(IPO)进程被迫踩下了急刹车。
据北京一家大型投行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城商行异地扩张受到严格限制,上市募集资金已缺乏必要性,目前监管部门已暂缓了城商行IPO的审批事宜。另据东北某投行人士透露,各地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亦是导致城商行IPO搁浅的重要原因。
银行周刊: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知,目前部分投行已放弃了延揽城商行IPO项目,那些已储备此类项目的投行已将递交申报材料的时间“无限期延后”。
融资已无必要性
近年来城商行异地扩张速度异常迅猛。来自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42家城商行在省内外设立分行115家,其中32家城商行跨省设立了分行;但2010年1年内,则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了103家异地分支行。
方正证券4月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如果按年均25%的增长速度计算,2015年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将是现在的三倍多。”
城商行的疯狂扩张态势很快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曾于今年4月份表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
随后,城商行的IPO申报材料亦被暂缓审批。记者获悉,目前共有江苏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三家城商行已向发审部门递交了申报材料。
北京一家大型投行负责人指出,“商业银行上市融资一般有两个用途,一个是补充核心资本,另一个则是用于跨区域开设新网点。但对城商行而言,目前这两种募集资金投向均失去了意义。”
据方正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12.8%,远高于商业银行同期水平。
“城商行目前的状况与高档餐馆很像,都不具备或已丧失异地复制能力,上市融资没有用处,因此都在暂缓审批范围之内。”一家已申报城商行项目材料的投行人士表示,“我们也只能无限期等待。”
资产质量隐忧
伴随着网点大规模扩张,城商行的利差收入快速增长,目前整个行业的盈利状况较为良好。
“我们接触过东北某个县的一家城商行,去年盈利有好几个亿。仅仅从利润规模和增长来看,每个城商行都是一个优质的上市资源。”东北某投行人士认为。
不过,城商行疯狂扩张背后隐含的资产质量问题却令市场担忧。
“相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城商行的资产质量肯定会更差。”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研究员认为,不少城商行的实际控制人或重要股东均是地方政府,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只会更大。
据方正证券数据统计,徽商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地方政府持股比例均超过了30%。
“虽然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但其隐含的平台贷款风险却无法准确估算,这一点也是监管部门较为担心的。”前述东北某投行人士指出。
投行由疯狂变冷静
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投行开始疯狂争抢城商行IPO项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苏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厦门银行、广州银行、徽商银行、温州银行、吉林银行、大连银行、锦州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均已制定了详细的IPO计划。
其中多家银行均聘请了保荐机构。比如江苏银行的保荐机构为中银国际,重庆银行的保荐机构为高盛高华,盛京银行的保荐机构为西南证券(600369,股吧)。
“大投行靠品牌和人脉,小投行拼价格。但总体而言,城商行项目均被大中型投行所垄断。”深圳某大型投行人士表示,一般城商行IPO至少有数十亿元的融资额,投行按照融资额5%进行打包收费,都有几个亿的利润。
不过,今年5月以来,投行对城商行项目陡然失去了兴趣。上述深圳投行人士继称:“不少投行把手中的城商行项目冷藏了起来,已制作完材料的投行决定暂缓申报,新的城商行项目基本没有投行愿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