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三利空PK四利好 光大银行H股发行能否梦圆8月-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2:50:5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吴婷婷根据港媒最新报道,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有望加快上市招股程序,力争于8月18日在港挂牌。而在去年这天,光大银行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经历了一年的等待和发行计划的一再推迟,光大银行

本报记者 吴婷婷

根据港媒最新报道,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有望加快上市招股程序,力争于8月18日在港挂牌。而在去年这天,光大银行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经历了一年的等待和发行计划的一再推迟,光大银行此次是否能够梦圆H股?

从利空因素来看,外资投行6月底、7月初唱空中资银行股;A股股价仍在寻底;香港市场行情不佳都对光大银行H股发行时间窗口和规模造成影响。从利好因素来看,中期业绩支持、三季度时间窗口打开、海外投行空翻多或将缓解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利好光大H股发行。

银行市场周刊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发行定价博弈

光大银行的H股发行可谓一波三折,光大银行的初衷是A+H两地同时上市,但去年8月与农行两地上市撞车,加之港股低迷,该行只能暂时搁浅H股发行计划。今年2月,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重启H股上市融资计划,根据公告,光大银行拟向境外投资者通过公开发行以及国际配售的方式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其中初始发行规模不超过105亿股,授予簿记管理人超额配售权不超过15亿股。

在今年4月光大银行一季报发布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林立曾表示,H股上市的具体时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准备工作进行的充足情况、资本市场窗口的情况和投资者对光大银行欢迎的程度。

今年6月,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光大银行H股上市计划再次启动。但由于市场行情低迷、地方融资平台担忧扩散、中资银行股在海外集体遭遇做空,使得光大银行H股发行不得不再度延期。

不仅如此,种种不利因素给了海外投资者大肆压价的机会。根据港媒报道,光大银行管理层不肯向市场妥协,希望以PB(市净率)1.3至1.5倍招股,而机构投资者却要求1.2倍或以下,即是以民生、中信甚至中行的市净率为标准。据透露,光大银行管理层上周与保荐人开会讨论后,始终不愿减价,因此仍然未就上市时间表或细节达成共识,商讨将于本周继续。

另外,据港媒早前报道,光大银行划引入包括保诚及新加坡大华银行等12名基础投资者,不过消息指出,这批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净率有一定要求,并非高价都肯接货。为了保证能够顺利上市,光大银行保荐人正努力寻找并游说基石投资者,希望他们的投资额占集资额至少40%。

“可以说,近期的一系列利空给了机构投资者打压光大银行发行价的机会。”香港胜利证券首席分析师周武表示。

有分析认为,对于光大银行H股“保9月争7月”的目标,若要在预定期限顺利发行,发行定价无疑是关键。而影响定价的因素则多种多样。

三大利空

第一,外资投行唱空银行股。

《华尔街日报》在本月21日一篇名为“小银行的大问题”报道中援引高盛高华研究报告称,与工商银行等大银行相比,光大银行、南京银行(601009,股吧)等小银行的风险敞口较大,报道称,光大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银行总贷款达20%。另外,截至2010年末,该行存贷比为81%,暗示地方债风险将对光大银行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比公司公布的高太多,不知道高盛高华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无法做出评论。不过,在光大银行H股IPO启动在即的关键期,这个研究结果无疑杀伤力巨大。”某券商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自6月中至7月初,外资投行和评级机构轮番对银行等中资股集体唱空。

瑞士信贷银行6月20日发布研究报告,同步下调中国2012年GDP增幅预测和上证综指预期目标,并下调了中国银行业评级。报告认为,过去两年内,由于银行表外融资活动大幅增加,中国的信贷/GDP缺口比率已经上升到警戒水平,这可能令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问题。2009年和2010年中资银行的新增贷款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和21%,而新系统信贷融资(不包括股权融资和保险融资)占GDP的比重已分别达到39%和34%。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认为合理的信贷规模,其信贷/GDP缺口比率维持在2%至10%之间。瑞信指出,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巴塞尔委员会的方法进行分析,可见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信贷/GDP比率与其长期趋势的差额已经高于10%。因此,即使未来通胀压力降低,信贷放松的空间也很有限。

7月5日,穆迪的一份报告中更是称,中国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敞口数据可能低估了3.5万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警告称可能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构成威胁,由此引起轩然大波。穆迪的报告还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至12%之间。7月6日中资银行H股全线飘绿。

申银万国证券海外研究部总监、首席香港中资股策略师杨明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市场各种不利因素,可能会对赴港融资的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次评级的下调,对香港投资者的影响深远,倒不是短期内股价涨跌问题,而是可能会间接影响中资银行股在海外的融资,包括对银行股未来成长性的担忧。这代表了海外投资者忧虑的情绪。”

第二,中资银行股估值寻底,投资者信心不足。

7月5日,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率先拉开外资减持中资行的序幕,其委托摩根士丹利安排,当日突击出售51.88亿股中国银行H股和15.02亿股建设银行H股,合计套现约282亿港元。减持后,淡马锡在中行的权益由13.79%大幅减至不足7%,在建行的权益则由7.03%降低至6.4%。这是自四大国有银行上市以来,淡马锡最大规模的减持行动。

而港交所资料显示,早在今年初,社保基金已着手减持中国银行H股共3000万股,套现1.25亿元。6月14日,社保基金再度减持中国银行H股共1459.8万股,共套现5766.21万港元。6月28日社保基金减持工商银行H股共3500万股,套现2.06亿港元。

受淡马锡减持影响,中资银行股7月初走出一波下跌行情。

“银行资产质量的是香港投资者信息对内资银行股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这种情绪恐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光大银行若此时来港融资,机构投资者的认同度不高。”周武表示。

第三,港股市场行情变数颇多,A股股价跌至上市来最低。

光大银行原计划7月8日定价,15日挂牌,发行105亿H股股票,并附带15亿股超额配售权,计划筹资规模约60亿美元,以补充其资本金。而之后,随着光大银行取消原计划在6月27日进行的上市推介路演,其H股发行前景面临颇多变数。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将有多家金融机构排队登陆H股市场,抽血规模数千亿元,光大银行再三推迟上市时间,或将面临与其他银行上市计划撞车的局面,发行难度会有所增加。据港媒报道,除光大银行外,广发银行、新华人寿及泰康人寿均拟下半年A+H股同步发行。

昨日,光大银行收于3.20元,创下去年8月上市以来最低股价。从整个银行板块来看,估值也已处于历史最低位。另外,光大银行8月将迎来上市以来最大解禁潮,解禁数量高达112.17亿股。按照昨日收盘价计算,其解禁市值达359亿元。

四大利好

第一,中期业绩支撑,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成。

光大银行发布的中期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28.88亿元,同比增长32.19%,实现净利润91.99亿元,同比增长34.61%。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增长15%;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1.9%, 截至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每股净资产为2.14元,比上年年末增加6.47%。

“中报发布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光大银行选择该时点发行是不错的时间窗口。”交银国际分析师万丽告诉本报记者。

第二,主动出击反驳高盛观点,地方融资平台可控。

据央行主管《金融时报》近日报道,光大银行高层针对高盛高华的观点迅速做出回应,称高盛高华有关“光大银行贷款总量有20%投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及2010年末存贷比为81%”、暗示地方债风险对该行生成不良影响的说法,与事实完全不合。

根据光大H股招股说明书,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仅为949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2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15%下降至11.5%。这一数据与报道中“光大银行的贷款总量中有20%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比较,有近一倍的差距。

从具体投放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33.3%的贷款投放于省级贷款实体,49.1%投放于地市级实体,而县级贷款也主要集中投放于全国百强县的借款主体;从投放地区分布来看,约53%的贷款投放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贷存比方面,外媒报道引述高盛高华研究报告称,2010年末光大银行的贷存比为81%”。而根据光大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行贷存比为71.15%

另外,截至2011年3月31日,光大银行平台贷款不良率为0.57%,远低于该行0.70%的整体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达466.18%,显著高于该行329.52%的整体拨备覆盖率。此外,平台贷款现金流全覆盖及基本覆盖的占比约90%。

第三,三季度内地金融机构赴港融资时间窗口打开。

“目前对上市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担忧有些过度。根据上市银行一季报,一些银行已经压缩了平台贷款。从目前来看,风险整体是可控的”万丽表示。

杨明表示,从三季度这个时间窗口来看,是比较好的融资时间点,由于宏观调控相对宽松,中资银行股投资价值逐步提升,因此选择此时IPO,对中资金融股而言,指数的表现也会不错。

“香港市场上并不担心银行融资,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封闭市场,不过风险溢价可能要高一些”,杨明表示。

“如果未来连续几个季度中资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在稳健的状况;即便在房价可能下跌的过程中,关注类、不良类的资产比例也不会大幅提升,那么海外投资者的忧虑会逐步化解。而短期内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担忧,并不会造成股价大幅下降,尤其是中报出来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毕竟目前估值水平下,大部分风险已经被释放。在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的情况下,银行股估值下行的压力较小。”杨明表示。

“光大银行的初衷是按照A股溢价发行,这也是一再推迟IPO的原因之一。而H股发行价较A股有溢价,以目前的行情来看发行难度较大,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说,都希望其折价发行。”香港某基金经理表示。不过,有分析认为,若三季度市场行情好转,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有所缓解,光大银行溢价发行可能性较大。

第四,外资投行空翻多。

在穆迪发布看空中国银行业的报告后,华尔街研究机构史福伯登第一时间发布报告进行反驳。该行驻香港的分析师加西亚向其客户表示,中国的银行股“价格低到不可忽视”, 而投资人的种种疑虑,比如担忧这些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敞口是“过分夸大”了。

苏格兰皇家银行昨日发布研报,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关注,造成中国银行业股票被过分沽空。RBS认为,政府机构的共同利益将促使银行集中力量控制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小于预期。根据该份研报,在中国总计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中,政策性银行占到2.1万亿元,其不良贷款最终都将由中央政府埋单。其余8.6万亿元中,有26%因缺乏抵押或担保而承受高违约风险,这将导致不良贷款水平为1.1万亿元

法国巴黎银行的分析师则指出,对于中国银行业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心过多,并指出现在是买进银行类股的良机,特别考虑到在业绩集中发布季,业绩好坏具有交易催化剂的作用。不仅如此,近期大摩、高盛、花旗等大行纷纷发布了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乐观看法。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