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贷比半年考核时点又临近,今年的揽存不再疯狂?
“银监会实行的日均考核是针对机构而言,但银行对员工的时点考核还是存在的。”长三角区域一名股份制银行支行副行长王先生说道,这种日均考核制,加上调控政策背景,让员工压力越来越重。
记者向长三角区域近20名不同银行员工深入了解发现,银行的揽存压力形同滚雪球,年年递增。李朴(化名)是一国有大行长三角区域分行的业务经理,她与同行们的工作生态,是现行银行系统员工的一处缩影。
银行周刊:4亿存款换位
“虽然银监会实行了日均存贷比考核,但就我们银行员工来说,半年时点考核压力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往年不同,今年3月份以来,李朴就动员身边亲友为她揽存。这在他们眼里,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名国有大行系统的揽存大户,今年为何不再淡定?
5年前,李朴入职银行,此后她一直是当地所在银行系统的揽存大户。每月,在别人为存款时点考核指标奔忙的时候,她稳拿超7亿元存款额度,成为同行的向往目标。而且,她年年因存款而获得的年终奖励,起码在50万元以上。
这巨额存款,凭“人脉”来,又随“人脉”去。
李的丈夫是当地一行政部门官员,以她自身条件和人脉,进入公务员之列可能颇费周折,但物色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并非难事,因而银行系统成为他们的首选。
今年,由于地方政府整顿财政账户,李没想到自己的“蛋糕”竟然也被人分割。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当地政府新领导的调任,启动了财政账户治理行动,借此整顿风,李朴的账户存款额度被“割”走了5亿。
“为了贷款业务,银行必须向市场加强揽存。这无疑跟民间借贷形成了抢食的态势。”“抢”走李朴财政户头的是一支行行长。
“这种整治,实际上只是从这个关系户挪到了另一个关系户名下而已。”李朴酸溜溜地“疼痛”不已。
又一个午后,李朴在广场上坐了两个多小时,无心看书。树荫下,阳光斑驳,她只是呆呆地看着天空:又是一个月的月尾了,她坐拥超7亿元的年存款,只剩下一个“零头”。如此一来,她将开始月月为存款“狂”。难道,之前的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吗?
以往庞大的存款为依托的社会资源,已在逐渐缩减;不管她离开,还是留下,都颇不甘心。
早在去年年终大会上,分行行长在表彰银行业务骨干之际,就已经提前“预警”:2011年的揽存压力会更大,但不能泄气。
外部市场的压力,导致内部业务加剧抢夺。即使有财政账户背景的李朴,同样遭遇了后院起火。
业绩“裂变”:行将垮掉的揽存大户
离职背后
李朴幽幽地告诉记者,去年增量额度3000万元,今年的增量是5000万元。目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但是明年的指标额度肯定还会增加的。
李朴所在的银行区域情况也不例外,甚至有的银行存贷比出现倒挂现象 ,引发银行在储蓄存款、经营、服务等考核机制紧箍咒般地抽紧。
考核分层,将市行考核的储蓄存款经营性费用与储蓄存款日均增量和月末、季末时点增量进行挂钩考核。
这一重任基本落在分支网点,一般将储蓄存款打包考核。根据存款包的增减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既有对支行行长、分管行长行政奖罚挂钩考核,又有支行经营性费用挂钩考核,增强了对网点储蓄存款考核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紧箍咒”之下,李朴周边一些干了五六年以上的同行纷纷选择离职。当地一城商行临柜人员应向秋(化名)就在3月前离职。
“在银行制度严格监管下,你的表情每天要像木偶一样笑着,形体、表情、语气能决定一个监测小组的即时性抽查打分。”应向秋不仅焦虑情绪累积,而且与李朴情况类似,对每年递增的揽存任务厌烦无比,“什么都得看关系,我们圈子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酒店里,穿制服喝酒的,大多属银行女。”
应向秋今年自称已没有存款可拉,到年底只有两三千左右的奖金,一年收入不到40000元。
往年他们二线部门也只是象征性地有一点存款任务,数量不大,而且没完成也不会影响什么。但今年,行里下了“死命令”,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分了任务,而且会定期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不但要罚钱,还会调岗。
“在银行,只要你有存款,你就是老大。”类似的话,几乎在银行员工间形成了共识,“所有去年存在的变相揽存招数,今年一样存在,且更疯狂。”
银行俨然见钱“眼开”,李朴一直这么认为,因为她之前在教育领域工作,出嫁生子后,在家休养两年凭借着财政存款的熟路子进入了银行系统。同样,她凭借着稳定的存款业绩成为银行中层,且年年先进,上班来去自由,“银行业务,我的确不大懂。”
几乎年年是揽存困难户的应向秋,即便她是多次全行点钞大赛中的优胜者,也没拿过一年先进。在与李朴等财大气粗者相比,应向秋天天忙得无法定时吃中饭。
应向秋最终选择了离职。同属当地城商行员工的李燕舞(化名),揽存指标与应向秋是一个档次的,自从被换岗后,临柜的工作压力陡增,近期情绪焦虑,已经连续三天下班后挂点滴。医生诊断:她耳鸣,耳痛,心悸……有中耳炎症状,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
在采访中,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均表示不会因为监管要求的改变而刻意压缩贷款,完成向中间业务转型才是真正的应对之道。“长期的存贷息差模式带来的弊端使得向中间业务收入靠拢的发展模式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银行多年以来也积极在这方面寻求拓展。”
但在李朴的眼里,年年喊这些,却年年“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