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去杠杆化浪潮中,中国银行业监管新规严于“巴三”,这令银行股欲振乏力
◎ 《红周刊》记者 谢长艳
“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和10.5%”、“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本周,“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靴子落地,要求银行分别在2013年底和2016年前达到新监管标准。这使银行股周三集体下挫,沪指大跌2.26%。
银行周刊: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逼近红线
银监会还没有明确表示重要系统银行是哪几家,但是今年3月份,周小川行长曾经表示,工、农、中、建、交行肯定是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若“系统重要性银行”以这5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论,那么相比银监会之前的规定,新《指导意见》仅仅提高了对中小型银行的监管标准0.5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刚刚公布完的一季报显示,除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未公布数据外,其余13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皆出现下滑,多数下滑幅度在0.2%以上。其中,南京银行(601009,股吧)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得最多,从14.63%下降到13.26%。对此,南京银行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本刊表示,“该行资本充足率下降是因为一季度放贷比较多,下降后资本充足率仍远高于监管线”。
据Wind数据显示,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季度已跌破11.5%的监管红线,达到11.4%。深发展(000001,股吧)A的资本充足率也仅为10.13%,虽然比去年底的10.19%只是微降,但也低于监管新规0.3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1%、10.71%、10.73%,也逼近新的监管红线。
“银行业在一季度的正常经营会消耗掉部分资本金,这会直接造成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说,“不过实施新规后,大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问题不大,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或将提高0.5%,将对资本充足率明显下滑的中小银行有一定负面影响。”
拨贷比牵制银行盈利水平
此次发布的《指引意见》中,“拨贷比(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备受关注且有所争议,因为拨贷比会影响银行的未来业绩增速。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系统重要银行而言,明年可能会比较痛苦,目前银行利差水平约在2.5%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实施2.5%的拨贷比的话,当年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利差基本上会被拨贷要求抵消,从而影响盈利水平。
银行业一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拨贷比达到指引规定2.5%标准的,只有华夏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3家。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6家银行的拨贷比甚至低于2%。
“引入与贷款规模挂钩但与贷款质量无关的拨贷比监管要求,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不过,前两年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降’,在新规之下那些不良资产已经降低的银行,也要一刀切地实行2.5%的拨贷比,显然有失公允,这也是拨贷比争议较大的地方。在经济上升周期银行资产负债表往往是大幅扩张,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均为‘双降’,那么即使拨备总额不变,拨备覆盖率依然还是上升的,这与实际风险状况并不契合。”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人士对《红周刊》说。
中信银行(601998,股吧)高层在一季报发布会上也表示,2.5%拨贷比的做法不能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对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也不公平。为此中信银行已经与银监会进行沟通。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指出,仅考虑拨贷比因素,已经接近或达标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信用成本上升压力不大。而中小银行拨贷比差异较大,以动态测算,若在2017年前平均计提而达标,每年需多计提的部分占2010年净利润比例在2%~10%。
再融资周期持续延长
在监管加码的背景下,使得银行资本约束越来越强,多家上市银行都存在资本缺口。为此,银行开始未雨绸缪,农行、中信、光大和民生等银行纷纷抛出再融资方案。盛宏清表示,预计上市银行再融资还会持续2~3年,再融资方式包括股权和债权融资,而且一些中小银行也会加快IPO步伐,股权再融资对资本市场总有冲击,希望监管部门把握好节奏。
而银行业多位专业人士也指出,在当前中国银行业业务规模拓展很快,加上监管要求的提高,需要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不小,这就促使银行在传统的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之外,更需要积极拓展新的金融工具。
图一
图二:数据来源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