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玲
对于后续资金短缺“无米下锅”的问题,目前政策瓶颈尚难突破的小额贷款公司正在增资扩股上做文章。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上海长宁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近日正式将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加到5亿元人民币,这次增幅4倍的增资扩股,使其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
本报记者还多方了解到,规模限制依然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最大瓶颈,而在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小贷公司则期冀能有更多政策“松绑”。
银行周刊:再掀增资扩股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增资扩股中,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数量从原先的9家增加到15家,该小贷公司主发起人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从20%提升为30%,这意味着小贷公司正打破原有的政策束缚。
根据最初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不得超过20%”;而到2010年修订版的《关于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这一表述更改为:“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原则上不得超过30%。”
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施建祥透露,从2009年12月底注册成立以来,东虹桥小贷公司先后为158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提供资金近1.5亿元人民币,而且发放的近160笔贷款无一笔坏账,也无一笔逾期贷款。
以上海地区为例,对于规范经营、运行良好且需要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一年后允许增资扩股。去年以来,“据我所知,上海至少已有10家左右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上海柏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邱进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说,他为沪上超过半数的小贷公司提供法律顾问。
“这些小贷公司包括张江小贷、奉贤绿地、闵行九星、青浦明诚等,”邱进前表示,“其中青浦明诚目前还在酝酿第二轮增资扩股。”此前,张江小贷注册资本已由1亿元增至4亿元人民币。
最大瓶颈:还是规模
在邱进前看来,现在困扰小额贷款公司的最大问题仍是可贷资金规模不足。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资金净额的50%。
“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主要原因仍是小贷公司从银行融入资金不能超过资本金的50%这一规定,那么在后续资金规模受限的情况下,股东增资扩股成为主要出路之一。”邱进前说,“加上增资扩股后,小贷公司实际运营成本差不多,所增资本就可能获得更大收益。此外,股东手里的资金也在寻求投资方向。”
施建祥也坦言,现在小贷公司放贷资金规模有点像“包办婚姻”,可贷资金受到很大限制。在不能吸收存款的情况下,目前小贷公司最大融资杠杆只有1.5倍,与担保公司的10倍、银行平均的12.4倍相差甚远。
施建祥还向本报记者透露,这也是为何在自有资金全部放贷之后,去年下半年将公司收益也投入放贷的原因。而此次增资扩股之后,他预计东虹桥小贷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将达到20%,为超过6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除了规模问题,在谈及小贷公司发展瓶颈上,施建祥还表示,一是身份不明确,即小额贷款公司只有企业身份,由于非银监部门批准成立,所以享受不到应有的财政补贴,融资也无法和银行一样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利率,只能按基准利率浮动,同时也不能办理小额贷款的土地房产抵押,这些都加大了其融资成本。
“二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很高,对小贷公司征以5%的营业税和25%的所得税,在开业前期也无任何减免和优惠,对冲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施建祥接着说。
邱进前则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一些小贷公司的新尝试包括:一是要求银行给予一定授信,由小贷公司介绍客户并收取一定咨询费;二是小贷公司信贷资产转让,有好几家小贷公司正在尝试过程中;三则是贷款规模放大倍数问题或将有所突破。
“今年山西地区就将小贷公司放贷规模放大到注册资本金的4倍,资金来源主要由小贷公司股东出资,但不计入注册资本金,而银行融资占比资本金50%则尚未突破。”邱进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