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玲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工作不断升级,而银行对于新增融资的态度已经显得慎之又慎。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去年以来,银行对存量平台贷“四分类”的清理规范工作大多接近尾声,而监管部门最新下发的监管工作通知则对平台贷加以更为严格的收紧。
二三线城市回拨压力或加大
银行周刊:本报记者获悉,银监会最新《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在下发给各商业银行的过程中。而上海地方监管部门近日也已召集银行召开会议传达相关信息。
“与此前不同,此次明确把这类贷款的审批权统一归属到总行。”参加上述会议的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银行存量平台贷的整改落实要求更趋严格,虽然整体清理措施原则上并无太大变化,但对审批、审查、问责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化落实。”
此前,本报记者获悉,监管层最新制定了“三原则”,要求各银行在6月底之前按此要求,重新逐一审定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贷款,对于不符合要求者将重新被归入平台贷款管理。
所谓“三原则”,一是“全覆盖”原则,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二是“定性一致”原则,各债权银行均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三是“三方签字”原则,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并通过三方签字进行确认。
“接下来将对已经划归为普通公司类贷款的平台贷进行审查,尤其是可能存在不规范环节的项目逐一排查,但预计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平台贷回拨压力不会太大,”上述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认为,“当然,在二三线城市,一些此前界定模糊、手续不规范的平台贷面临重新划拨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一家城商行公司金融部相关人士则对本报记者坦言:“去年银行就已经开始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名单制"管理,但其中不乏一些界定比较模糊的公司。”
“比如,一些从事市政工程的公司完全倚赖财政拨款归还银行贷款,必然被认定为平台贷;而另一些市政工程企业不仅依靠财政拨款,同时自身也有一定经营收入和造血功能,这部分界定就会比较含糊,虽然有些这类企业不在名单上,但银行也不敢介入太多。”相关人士继续说道。
而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一线城市的平台贷此前在操作中相对规范,但也会有一些相对工作粗糙的需要再做检查,鉴于对资产质量的保障,相信银行对于平台贷的"补课"和完善将会是持续的。”
对新增平台贷慎之又慎
事实上,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和整改一直未停止,而银行对于新增平台贷款更已表现出极为谨慎的态度。
“去年以来的存量平台贷梳理分类工作基本接近尾声,”上述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就对记者表示,“目前大多是一些后续工作,比如补充现金流、政府增资、增加还款来源、提高贷款期限匹配度等。”
根据此前监管要求,银行根据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性现金流覆盖情况,把平台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平台贷款。
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风控部门负责人此前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去年以来,按照监管要求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已经“到最后阶段”。截至去年末,该行全覆盖类贷款中符合条件转为普通商业类贷款的约占原整个平台公司统计口径的一半以上。
该风险总监还说,接下来,一是继续把全覆盖类的贷款经过“统一会谈、三方签字、四方确认”转化为商业类贷款;二是原先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部分,则通过追加抵押、追加担保、债务剥离、重组等一系列手段转为全覆盖,然后再把符合条件的进一步转为商业类贷款。“最后不能转为普通商业贷款的部分,一是清理回收,二则是仍然按照平台公司贷款进行管理。”他如是说。
而今年,银行对新增平台贷非常谨慎,中行、建行、交行等银行均已表示仅在一定条件下发放平台贷。建行方面就曾明确今年将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交行副行长钱文挥也在交行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该行相当部分融资平台贷款已转为普通公司类贷款,今年将继续压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除保障性住房贷款外,停止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新贷款。
上述城商行公司金融部相关人士也对本报记者坦言:“总行已经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基本予以停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