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评级机构穆迪驻日本的经济学家Suzuki Mutsuo与Kenji Kawada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升高。因为日本的主要大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都大量贷款给电力等公用事业公司,而这些公司在地震中损失严重。
由大地震带来的电力不足和核电站事故也引发了日本股市的恐慌性抛售,日经指数在3月15日收盘暴跌1015.34点,收报8605.15点,创下2009年4月以来的新低。
银行周刊:为了防止商业信心恶化和金融市场风险回避情绪的上升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3月15日,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继续向包括银行在内的短期货币市场注资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26亿元)。
此前一天,日本央行已注入15万亿日元,并将风险资产购买计划金额从35万亿日元提高到40万亿日元。额外的购买部分将分配为:长期国债0.5万亿日元、国库贴现债券0.1万亿日元、商业票据1.5万亿日元、企业债券1.5万亿日元、交易所买卖基金0.45万亿日元,房地产投资信托0.05万亿日元。
受累核电贷款
Suzuki Mutsuo表示,“此次大地震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机构在短期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由于电力等公用事业公司是在各地提供能源和电力的垄断性企业,日本的主要大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都大量贷款给这些公用事业公司。因此,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提升,特别是那些位于受灾区域的地区性银行。”
不过,目前仍难以计算投放于核电领域的贷款规模以及核电公司具体损失情况。此次地震的焦点之一东京电力公司正在努力控制核电站的恶化局面。穆迪在3月1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东京电力公司在2007和2008财政年度都录得净亏损,2009财年的营业利润相当于2006财年的一半而已。此次地震对其更是沉重一击。
东京电力公司财务数据显示,其09财年共有债务总额7.38万亿日元,其中短期贷款为3580亿日元,长期贷款1.79万亿日元,债券5.17万亿日元,商业票据650亿日元,总负债率342%。
纵观日本的电力公司,普遍是高杠杆运作而商业收益偏低,并存在监管风险。此次地震更体现出,在日本运营核电站的风险相当高。穆迪指出,希望未来会有持续而强有力的监管,以及来自银行体系的支持,那样才不会出现短期的流动性问题。
相比之下,地震对于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日本大银行来说,由于网络分散,对整体业务影响有限。比如,瑞穗银行(Mizuho Bank)在日本东北地区拥有最大的网络和9家分支机构,目前只是由于电力中断,一些自动提款机停止运作。
野村证券表示,一般来说,大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当地的大型企业,对于银行来说,现在需要评估地震之后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这些客户的盈利情况。另外,当日经指数跌破9000点的时候,来自股价下滑的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地区性银行之困
野村证券指出,对重建基金的需求将集中于灾区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并不是大银行的客户群,因此预计大银行从重建中得益的可能性比较小。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基金将会支援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因此估计企业破产率不会大幅提高。
地区性银行的网络和IT系统已经遭受严重破环,不过账户等主要系统的受损有限,因此股价与债券的价格波动对于地区性银行的影响更大。
穆迪指出,位于灾区福岛县、岩手县、宫城县的8家地区性银行会受到重大影响,因为这些银行的运营与借贷都集中于上述三个县。
而另外一些位于灾区附近区域的地区性银行,比如总部位于茨城县的常阳银行(Joyo Bank, Ltd.),由于其主要业务位于灾区之内,也遭受一定损失。在常阳银行的贷款总额中,约有10%的头寸在宫城县、福岛县和枥木县,此次地震对枥木县的影响不大。这10%的头寸约为4500亿日元,而常阳银行的一级资本为3830亿日元,其营业利润约为400亿日元。其一级资本充足率约为12%。
由于灾情持续,日本最终有多少地区性银行难逃一劫,现在仍是未知数。
日本地震发生之后,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在3月14日都透露了各自管理下的金融机构在日本暴露的金额。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香港的银行在日本持有的债权应占香港银行体系总资产的约4%,总值约5000亿港元,而港元外汇以及货币市场维持有秩序运作,暂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台湾金融管理委员会则公布,台湾的金融机构对日本曝险总金额达新台币1041亿元,其中银行对日本授信和投资共新台币746亿元;证券、期货及投资信托为新台币154亿元,保险公司投资日本的余额为新台币1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