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截至2月末的外币贷存比已经连续两个月居于200%以上。
一边是外汇存款吃紧,另一边是外汇贷款需求旺盛。在银行业人士看来,目前外汇存款和贷款已经出现“期限严重不匹配”,随之而来的流动性风险应受到关注。
外汇贷款“以价补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伴随人民币信贷全面收紧和企业转向外汇贷款,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商业银行外汇贷款需求日趋旺盛;但同时,外汇贷款也已经出现较大幅度收缩和一定程度的“涨价”。
银行周刊:“今年外汇贷款额度不会比人民币贷款额度来得松。”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外汇交易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今年贷款利率也已上涨,现在一般在同期外币(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水平上上浮350~500个基点不等,而去年通常上浮200~300个基点。”
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与设定人民币贷存比上限不同,目前国内银行外币贷存比并未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外汇贷款投放规模没有总量目标,而主要由各家银行根据自身贷存比情况来加以调控。”她如是说道。
“今年以来,人民币贷款全面收紧,一些企业开始转向外汇贷款,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比较强烈。”该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也就是说,一方面不受规模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又可以享受外币贬值带来的收益,在还款日可以用较少的人民币来归还外币贷款的本息,所以贷款需求有所上升。”
而在外汇贷款利率方面,“根据企业贷款期限、议价能力和各家银行资金价格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在同期Libor基础上上浮300~500个基点不等,对于议价能力高的企业长期贷款也可能上浮200~300个基点。”该负责人透露,“与今年人民币贷款"涨价"一样,外汇贷款同样在"以价补量"。”
在外汇贷款备受青睐的同时,外汇存款却遭“吃紧”。上述大型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就坦言:“外币存款较少,企业不愿意持有外汇存款,而是收到外币立即结汇成人民币,从而降低贬值风险。”
比如,那些本身有美元收入和支出的企业,以前会利用美元收入支付货款,现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会选择先把手头美元收入结汇,然后另外贷出美元用于支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汇存款持续增长缓慢,人民币升值预期伴随外汇贷款不断增长,使得外汇贷存比居高不下。”
外汇存贷“期限严重不匹配”
事实上,从去年初以来,外汇贷存比始终居高不下。
根据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2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4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外币存款余额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以此计算,截至2月末的外币贷存比达到205%,与1月末的206%相当。
而截至2010年末,外币贷存比则为198%,已经高于当年9月末的184%。
根据本报记者从银行内部获得的上海地区同业数据,部分中资银行的外汇贷存比已经超过100%。截至2月末,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为187%,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175%,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为160%,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为128.6%;而上海银行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分别达到93%和90%。
“银行外汇贷款和存款已经出现期限严重不匹配。”上述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大量外币存款以活期形式存在,外币贷款则有中长期需求,所以银行不敢大量投放外汇贷款,生怕有大笔外汇提款需求。从这个角度看,较高的外币贷存比实际上有潜在风险。”
上述银行外汇交易人士则认为:“外汇贷存比居高不下,除了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应该还有银行自有外汇资金以及一部分与央行做的掉期,比如用人民币从央行拆借美元放贷,约定一年后归还,而这部分规模是不公布的。”
一位银行业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的情况下,银行本身并不热衷外汇贷款,但有时只能硬着头皮解决一些强势企业客户的外汇贷款问题,否则可能面临客户的流失。同理,虽然央行愿意向银行提供外汇头寸,来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但银行却在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规模,以免出现贬值风险。”
连平则指出,从风险角度看,监管机构应该给予外汇贷款一定关注,银行需要确保企业真实贸易背景以及外币贷款用于境外支付,以免那些外汇贷款在境内市场重新兑成人民币,赚取利差和汇差之后重回央行体系。
值得注意的迹象是,央行上海总部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外汇存款大幅增加16.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1亿美元和11.3亿美元;当月新增外汇贷款则为6.4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短期贷款),环比和同比分别明显少增11.6亿美元和12.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