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伊始,《证券日报》曾在“2011年银行业八大猜想”专题中,预测“银行监管‘长牙齿’ 新四大工具上半年落地”,如今才过了不足2个月,《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就已经下发到了各商业银行手中。相信,中国银行业今后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不过,由于新监管指标将给银行一定缓冲期,业内普遍预计,对银行2011年业绩影响不大。
银行周刊:■见习记者 曹 蓓
银监会日前已就《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杠杆率要求为不得低于4%,而《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杠杆率的国际监管标准为3%。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商业银行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16年底前达标。
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要求目的是降低资产负债率,建立逆周期风险监管机制,而且,“相对于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复杂性,杠杆率可以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监管标准,对资本充足率形成一个良性的补充”。此外,要克服杠杆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银行业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
新监管框架渐明朗
杠杆率的计算方法为核心资本净额除以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有银行业人士分析指出,核心资本/表内外的总资产被称为杠杆率,而杠杆率则是监管机构引入的对资本充足率一个重要补充的指标,并且能够约束商业银行业务规模过度扩张。监管层给定的杠杆率是4%,其目的就是作为风险资本比例的补充,以防止模型错误导致的风险,并且为银行体系确定了杠杆率的底线。
分析指出,银行的杠杆比例(核心资本净额/总资产)和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最大的不同在于分母,后者是以风险资产为基础,前者则是以总资产为基础。
“风险资产的统计中可以有猫腻。”有监管人士曾表示,如承兑汇票现在是按50%的比例计入风险资产,但业内多认为应该按更高比例计入。相形之下,总资产数据要相对简单透明得多。
银监会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从-2.05%提高至9.92%,提高11.97个百分点;但商业银行杠杆比例从-1.85%提高至5.51%,提高了7.35个百分点,幅度相对较小。
“相对于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复杂性,杠杆率可以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监管标准,对资本充足率形成一个良性的补充。”一位资深银行家表示。
“具体的计算指标和公式,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我国计算杠杆率的方法跟国际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跟两方面相关联,长期负债和长期股权结构比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她说,一般来讲,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会不断融资,加大货币投放量,使风险被不断放大。监管层提出杠杆率的最低标准,目的是降低资产负债率,防范长期以来积累的风险,也就是建立“十二五”规划所阐述的“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指出,这一政策的初衷在于,由于资本充足率是与风险资产挂钩的,风险资产涉及到风险权重,实行过程中,各个银行对于风险的把握不一,监管层觉得光有资本监管还不够,还需通过引入资本净额比总资产即杠杆率和拨备率等多项指标进行再约束。
郭田勇对记者表示,这可以看做是银监会去年提出的新资本监管框架逐步实施的开始,四大监管新标准将陆续出台。
高于国际标准为哪般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Ⅲ,明确了杠杆率的国际监管标准为3%。而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全球两组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2.7%和3.8%,低于中国78家测算机构平均4.6%的杠杆率水平。
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其时已表示,内地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都高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但关注新的国际监管标准,内地银行体系满足资本需求、增加流动性的压力将更大,筹集资金需统筹规划,并有可能会引起信贷总量的适度减少。
按照2010年7月26日GHOS会议上对杠杆率的最新定义计算,欧美国家的主要银行一级资本杠杆率要低于要求的3%,其中美国为1.18%,英国为1.73%,欧洲为0.99%。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主要银行的一级资本杠杆率水平较高,满足3%的要求。
据悉,2009年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除中国交通银行杠杆率为3.5%外,均满足4%的最低标准。
“高于国际标准,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银行体系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而发达国家则以间接融资为主,另外,美国是以央行为货币创造的主体,而我国则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这样的货币创造机制就造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非常大,很多银行不得不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本输入来不断输血。而监管标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这种风险得到降低”,张茉楠说。
也有分析指出,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业务,长期主要的利润来源是高利差下的利息收入,所以杠杆率要高于欧美银行。
中小银行所受影响相对明显
“大致来讲,资产规模大的银行杠杆率比较大,资产规模小的银行则比较小。在同等标准的情况下,短期内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大”,郭田勇称。
有分析认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杠杆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表外资产扩张将受到抑制。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主要包括担保类业务、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近年来,国内银行的表外业务保持高速扩张, 200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总规模(不包括衍生品)达到11.7万亿元,比2005年底增加了一倍,表内表外资产比从2005年底的6.6:1上升到5.4:1;200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品合约名义本金达6万亿元。根据杠杆率监管的要求,这些表外业务将计提更高的监管资本。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杠杆率除了可以约束银行表内非信贷的膨胀,同时控制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以外,也可以限制银行控股集团中不受资本充足率控制的子公司的快速扩张。
然而,对于4%这个标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业内人士的意见似乎很难达成一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表示,杠杆率加强了银行的资本要求,可能给单个银行、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杠杆率监管可能导致不同模式、不同风险状况的银行间存在不公平。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风险低的银行资本要求少,一旦实施杠杆率监管,在资产规模相当时,若在已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低风险银行需要注入的资本比高风险银行多,导致这些银行的效率降低。此时,银行会优先考虑减少低风险低收益的信贷发放,也可能转变业务模式,增加高风险资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如果银行从传统商业银行转向“影子银行”业务,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发放信贷,则更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分析也指出,杠杆率指标将潜在影响商业银行未来业务模式。即现行资产结构下,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比风险加权资产下的考核限制更严格。银行通过低资本消耗扩张资产的途径也被限制了。
“很多银行正在进行的向低资本消耗业务比如零售银行转型的模式将受到抑制。如果这几个条款都实施,政策取向都是鼓励银行向高风险业务迁移的(低风险权重资产的优势被弱化,因为低不良率照样需要高拨备),这与传统上的监管向存在差异”,上述人士分析。
也有分析认为,杠杆率要求被实施后,中国银行的未加权表内外资产/核心资本(也是一级资本)最大为25倍(欧美银行几乎不可能统一达到的高标准)。“虽然目前还没有见到正式颁布的中国实施杠杆率计算细则和达标时间表,但我个人认为实施细则会对分母(未加权表内外资产)一定的扣减项,因此不会对银行业整体构成负面影响”,分析人士表示。
对于银行业整体而言,杠杆率标准的提出也许将意味着迎来很大的改变。巴曙松认为,要克服杠杆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而且,中国银行的资本成本要高于欧美国家银行,中国银行一级资本主要以普通股本为主,而欧美国家银行以留存收益为主,中国银行业需要转变资本形式,提高净利润水平,降低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