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深患融资恐惧症的中国资本市场将在今年再度面临考验。
继民生银行后,招行被市场认为将接下银行业再融资的“下一棒”,额度或达300亿元,甚至更高。
有市场传言称,近期招行正与其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密切沟通磋商资本金事宜,如果监管指标要求明确,该行定向增发再融资将如箭在弦。其他股东或也会部分出资。
银行周刊:对此,招行内部人士对本报称,银行进行资本测算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根据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招行跟招商局的沟通也是持续性的,不代表近期要融资。就去年三季度末该行8.03%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而言,招行是达标的。不过如果监管要求和外部条件变化(如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到10%),那么招行的资金缺口可能不止300亿元。
降低资本消耗,提升ROE(净资产收益率)是中国银行业的共同期许,然而,短期而言尚无法实现,银行“扩张-融资-扩张”的固有盈利链条尚无法打断。
1月11日,招行A股微升1.31%,收报13.19元;H股升0.50%,收报19.98港元。同日,工银国际将招行H股目标价由22.7港元下调至22.5港元。
“三年内不融资”之说?
2010年银行股的天量再融资才收官,2011年伊始,上市银行又迫不及待地抛出天量融资方案。
民生银行拟再次增发融资不超过214.79亿元,农行和兴业银行拟分别发行不超过500亿和150亿元的次级债。
市场消息指,融资接力棒随后可能传至招行。外资投行研报称,民生银行补充资本后,招行的一级资本比率将处于银行股中的低端。截至去年9月底,招行核心资本充足率8.03%,较集资后的民生银行8.34%更低。
招行董办相关负责人士称,监管层对银行的约束在加强,比如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加风险权重等,招行在一段时间内补充资本的需求肯定有。不过,是否近期融资,融资额度多少,该人士称“无可奉告”。
2010年3月19日和2010年4月9日,招行分别完成A股、H股配股,每10股配1.3股,募集资金215.6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彼时,招行行长马蔚华曾公开表示,完成A+H配股后,招行三年内不需再融资,但“此说法是基于政策不发生大变化的条件,如今时近一年,外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前述招行董办相关负责人士称。
变化重要一点在于,巴塞尔委员会和银监会都将对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有影响的主要是超额资本要求,银监会讨论方案对这一要求给予了0-5%的区间。如被列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被苛以更高的资本金要求。
融资加快趋势已在今年初开始凸现。申银万国分析师励雅敏表示,依靠目前的内生资本补充速度,招行可在维持当前的资本充足率8%的同时,可以支撑22%左右的风险资产扩张速度,但如被列入系统重要性银行,要求2012 年底其资本充足率提升2%,其仅靠内生利润补充不够,外部融资或会被提上日程。
市场各机构对招行融资额的预测各有不同。申银万国以2012年招行风险资产的2%计,融资额预估为450亿左右。国信证券分析师邱志承测算,银行业每次融资额度约为净资产的20%,招行本次约需融资300亿。工银国际11日发布报告估计,今年招行或需集资200亿人民币(假设2012年度末核心资本充足率目标水平为8.5%,2011-12年度风险加权资产复合增长率19%)。
对于融资方式,市场人士预期,考虑到减小对市场的冲击,招行很可能效仿民生采取定向增发方式。
规模扩张驱动怪圈
2011年上市银行中,有再融资冲动的不仅招行一家。
华泰证券报告预计,考虑到持续扩张以及应对超额资本的需要,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9%的银行都有进一步再融资的需求。
截至2010年6月末,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9%的上市银行有:深发展(000001,股吧)(7.2%)、浦发银行(7.01%)、华夏银行(6.49%)、民生银行(8.32%)、招行(8.05%)、农行(6.72%)、交行(8.94%)、光大(6.4%)、中信(8.26%)。
某股份行管理人士直言,当前依靠信贷规模扩张驱动利润增长的银行发展模式短期内无法改变,重视高资本占用的传统业务,不重视低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是行业通病,这注定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仍无法摆脱“扩张-融资-扩张”的恶性循环。
在一名股份行高管看来,去年7.95万亿元信贷的超量投放是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后遗症,由此引致资本大消耗,16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进行了融资,其中最大的5家在上海和香港总共筹资620亿美元。今年,银行的融资动因将主要来自监管要求的提升。
可庆幸的是,部分商业银行尤其股份行已着手经营模式转型。以招行为例,其提出“二次转型”的根本即在于节约资本。一内部人士透露,该行近期召开了分行行长务虚会,今年的发展速度会放缓,并调升房贷业务占比,因其只占一半风险权重,信贷投放结构上向小贷、中小企业贷款倾斜,继续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前述股份行高管称,银行摆脱再融资魔咒实施转型亦有相当难度。在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可轻松获取丰厚利差收入,没有动力转型去做费时费力的中间业务;部分银行希图增加中间业务收费项目,还遭遇了公众的抵制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