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的言论一石击起千层浪。长期以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统一制定,这就意味着无论银行的管理水平差别有多大,其拿到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价格都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考量可知,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态势并不明显。利率真正市场化后,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利率管制时期高利差空间将不复存在,由此,银行将出现明显分化。从这个角度考量,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我国银行业版图也将重新改写。
银行周刊:利差、资本紧箍咒
“预计利率市场化将有可能在"十二五"时期完成。”在此前不久召开的一次论坛上,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公开表示,银行业净息差将有可能进一步降到2%以内。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利率化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从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措施出台后的最初几年中,银行业净利差和净利息率的确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大多数研究人士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后也将出现利差下降的过程。而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占比在八成左右。这意味着,推进利率市场化,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利息收入的商业银行,面临利差下降的严峻挑战。
统计显示,2009年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08年的2.96%下降71个基点,至2.25%。然而,即使是此种水平,其与发达国家、港澳地区1%~1.5%的息差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采访时称,在中国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一旦存款上限、贷款下限全面放开,可能导致实际贷款利率的下浮和存款利率的上浮,银行的利差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较大压力,最终可能导致部分定价能力差的银行受到显著冲击,乃至面临退出的风险。
根据美国的经验,在利率管制解除以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小银行更需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此外,今年将是银监会推进新四大工具(即巴塞尔协议Ⅲ的中国版)的关键年份,监管层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在今后几年中将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资本约束加强、利率市场化的双重挑战。
大行机遇、小行挑战?
“(利率市场化)国有大银行现在确实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2010年12月举办的一次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琦曾表示,当前有两把保护伞:一是存款利率还不能上浮;另外一个是贷款利率尚未放开,下浮空间有限。如果存款上限、贷款下限这两个挡板撤销,利率真正实现市场化对中小银行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
洪琦的言论不无道理。相比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转型启动较早,成效也较为显著。总体而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程度要好于中小银行。
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透露,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入在总资产和净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50%,分别达到50.7%和54.9%。国内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信贷资产和贷款利差收入占比还在70%至80%。
显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差下降期间,非息收入占比高意味着银行吸收利率市场化负面影响的能力越强,抵御利差下降的实力越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也表示,手续费收入比重较高、人民币公司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较低的银行受影响应该较小。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称,不能简单判断利率市场化给大银行带来的冲击就一定比小银行小。目前小银行并没有比大银行面临更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但有些小银行因为规模小,资本实力、客户资源弱,在存贷款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招商证券该报告认为,如果渐进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前定位较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受的影响会小一些。大银行因为规模和资本金基础,客户基础雄厚,在价格竞争上更有利,但大银行的主要客户群大中型企业未来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如果大银行不能及时调整客户结构,也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减少利差收入避冲击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逐步减少对利差收入在总收入或者在创造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给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开出了上述药方。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詹向阳也建议,银行应该加快转型,努力拓展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通过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来对冲利率化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银行转型已不是一个新话题。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机构,银监会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商业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然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转型动力较弱。但在今后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转型成功与否将成为决定商业银行生死的关键问题。
在财经年会上,周小川还曾表示,希望优秀、达标、有定价能力的行为规范企业首先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得更大的定价权。
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有部分优秀、达标的银行率先获得利率市场化的先行先试权,而此种试点对其定价能力将是一种考验。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是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该报告称,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构成影响。其频繁波动要求商业银行更为完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相应对产品定价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净息差的收窄趋势迫使商业银行不断优化盈利结构。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文中也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定价必将是商业银行资源投入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其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以研究。
“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将利于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一位大行研究人士还表示,由于利率管制,资产、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要求不高,我国银行业这方面的数据积累十分有限。
总的来看,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应对的大致方略已基本成熟:在加快战略转型、增加非息收入的同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应对利率市场化。
重塑银行业版图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央行官员近来频频就利率市场化表态,可以看成是利率市场化提速的信号。而利率市场化将加快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步伐,进而催生一批有特色的商业银行。
就在上周末,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走访银行业金融机构时还曾再次强调,中小商业银行要制定好发展战略,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大小、速度和排名,要有取有舍,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追求稳健的资本和资产回报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利率市场化有望推动银行业业务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的下降将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差异化经营有利于谋求更强的定价能力;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的拓展使资本需求更加节约。
事实上,已有银行开始提前布局。以民生银行为例,从2000年开始,民生银行转型为大企业服务,走了一条低风险、高增长、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但在后危机时期,民生银行明确提出战略调整: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做小微企业的银行、做零售高端客户的银行。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400亿元,客户达到11万户。
显然,大客户是银行争抢的对象,议价能力较强,而微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若微小企业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整个银行利差的贡献将十分巨大。
“利率市场化将加速商业银行的分化,同质化竞争或将有所减弱。”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称,今后将出现一批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特色银行,也将出现一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