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在“2010福布斯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水平是普通客户业务的10倍以上,且有较强稳定性。
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在论坛上也表示,私人银行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是最节省资本的,“是目前对资本充足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银行努力的一个方向”。
银行周刊:福布斯《2010年私人财富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万亿元。其中,高净值人士(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士)数量为33.1万人,投资资产总计为18.3万亿元。
《白皮书》预计,2010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近100万亿元。其中,高净值人士数量将达到38.3万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2.4万亿元。
也就是说,2009年高净值人士人均可投资资产约5530万元,而2010年这一数值增长到约5850亿元,增幅约5.8%,跑赢了CPI。
同时,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超高净值人士总人数已达128人,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但我国目前却存在私人财富大量外流的现象。陈佐夫在论坛上指出,仅2009年我国就有3000人投资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带走资金总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加上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热门投资国家和地区,2009年新移民带出去的资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白皮书》显示,中国高净值人士中,投资海外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22.6%的高净值人士持有离岸资产。
陈佐夫认为,我国私人财富大量外流,一方面是国外拥有相对更成熟和完善的私人财富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国内银行业“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够”。
事实上,自2007年3月中国银行成立国内首家私人银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先后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但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上,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很多业务流程未能实现客户需求。”陈佐夫表示。
《白皮书》亦指出,目前中国约7成高净值人士主要依靠自己或家人独立打理资产,中国仍然缺乏高净值人士信赖的专业理财服务。2009年,中国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总额达18.3万亿元,而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士近60%的资产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个人投资者,实现稳定的抗通胀收益比较困难,专业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因此增加。
但《白皮书》同时指出,虽然目前国内中资银行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在了解客户、客户来源及产品渠道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核心专业人员的缺乏极大制约了私人银行在中国的本土化。
对此,陈佐夫认为,私人银行应重视高端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改变过去“重对公,轻对私”的倾向,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同时,尽快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提升私人银行业务专业化水平。
他同时表示,银行要规范私人银行业务相关流程,加强风险控制。但在监管方面,也应完善相关“游戏规则”,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私人银行业务专门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