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中资行优势短期仍在 差异化发展成外资行出路-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31:1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华侨银行在服务客户的文化理念上和中国市场有很多共同点,其定位是“以家庭为核心”。员工本地化趋势明显,80%以上的分行行长都由当地人担任,支行行长则全部来自当地。因为多年的积累,中资行拥有很强的网络优

华侨银行在服务客户的文化理念上和中国市场有很多共同点,其定位是“以家庭为核心”。

员工本地化趋势明显,80%以上的分行行长都由当地人担任,支行行长则全部来自当地。

因为多年的积累,中资行拥有很强的网络优势,这一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

外资行出路之一就是走差异化发展路线,锁定几个有竞争力的领域,力争在这些领域做好。

银行市场周刊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在上海浦东新区时代金融中心20楼,华侨银行中国总部办公大楼的会客厅内,《每日经济新闻》(下简称NBD)专访了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侨中国)董事长梁炜宁。

作为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商界女精英,梁炜宁已经在上海的金融圈纵横驰骋整整10年。回想起若干年来上海的变化,梁炜宁不禁感慨万千:我认为接下来的5~10年,沪上金融行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有幸参与这个过程,个人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梁炜宁表示,源于和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华侨银行中国和欧美的外资银行定位最大的区别在于,华侨银行一直秉持以家庭为核心的理念。随着华侨中国资产规模跨入中型外资银行的行列,华侨中国将坚持在选定市场做深的发展战略,力求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私人银行等有竞争力的领域做到市场前列。

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

NBD:作为新加坡第二大银行和亚洲领先的商业银行,您能否先简要介绍一下华侨银行和中国的文化渊源?和其他外资法人银行相比,华侨银行中国秉持什么不同的发展定位和理念?

梁炜宁:从华侨银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和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其创始人是福建知名爱国华侨、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和他的女婿李光前先生。自1912年创办以来,经过很多轮并购形成了现在的华侨银行,以资产规模而言,她是东南亚排名第二的金融服务集团。

华侨银行于1925年在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此后85年内,从未间断过在中国的业务和服务,我们也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连续经营的四家外资银行之一,正因为如此,2007年8月华侨银行中国成为最早一批外资法人银行时,就已经有5家分行。

作为一家来自新加坡的外资行,华侨银行既有国际化的金融知识,又在服务客户的文化理念上和中国市场有很多共同点。和欧美的外资行不同,华侨银行的定位是“以家庭为核心”:我们不仅在服务理念上秉持这一定位,从而拉近了和客户在沟通上、情感上的距离;对员工也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态度,和我们以家庭为核心的定位完全吻合。

在总行层面,我们的发展定位是业务不一定要做得最广,但是一定要做深。譬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是华侨银行在亚洲投入最多的4个国家,其中印尼和中国过去5年间投入力度更大,对中国法人银行的注资是35亿元人民币,在印尼我们购入当地一家民营银行85%的股权,该银行在当地拥有超过400家分支网点。

员工本地化趋势明显

NBD:成为法人银行3年以来,华侨银行目前在国内的业务发展情况如何,除了现阶段参股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拥有一家合资的寿险公司外,未来是否会争取更多牌照?

梁炜宁:2008年成立法人银行以来,华侨中国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资产规模3年来翻了3倍多,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中等规模的外资法人银行,银行收入趋于多元化。

从业务线上看,资金部(Treasury)最初只有3名员工,现在已经增加至10人;企业银行客户也由最初服务集团客户转向集团客户和中资企业客户对半开的格局;3年前我们的零售业务刚起步,现在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上海和成都提供全面的零售银行业务,从人民币、外币存款和理财产品,到银行保险、外汇买卖、借记卡、个人按揭等,我们还计划明年在重庆开一家零售支行。

华侨中国的员工数量也从最初的100人增加至700人,到明年底有望超过1000人,且未来3到5年这一扩容势头不减。与此同时,员工的本地化趋势明显,法人银行成立初期华侨中国的分行行长全部来自新加坡,而现在80%以上的各地分行行长都由当地人担任,支行行长则全部来自当地。

从网点布局看,截至今年年底,分支行数量有望从最初的5家发展至14家,分布在厦门、成都、天津、北京、广州、重庆、青岛等地,截至明年年底,算上已经获批和待获批的,预计分支行数量将达到20~21家。

对内我们也在系统和流程上加大投入,将数据中心和摘备中心都迁到国内。

华侨银行集团是宁波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同时拥有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新大东方人寿,还和航天集团合资成立了江南信托,拥有20%的股权。

在集团层面,我们是一个混业经营的概念,旗下的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在东南亚都居于领先地位。年初收购ING旗下亚洲私人银行部门后,华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然高达15%,有母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后盾,也使得华侨中国对国内新的投资机会持开放态度。

发展战略:深耕优势领域

NBD:十几年前,外资行刚进中国的时候大家都在谈“狼来了”,而现在从外资行在中国的发展看,无论在网点还是本地客户资源的积累方面,实力都还比不上中资行。以您多年的观察,外资行现在能否与中资行中的股份制银行构成直接竞争?

梁炜宁:细数下来,我在上海的金融圈已经从业了整整10年,我认为过去5年乃至接下来的5~10年,上海的金融行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有幸参与这个过程,个人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为多年的积累,中资行拥有很强的网络优势,约55%~65%的个人储蓄都集中在四大行,这一现状短期内都很难改变。就像中资行中的四大行目前占据了50%~55%的市场份额一样。

至于外资行和中资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是否构成竞争,我认为现在还谈不上。从规模上看,即使是一家大规模的外资行,也比不上一家大型城商行的规模,双方的距离仍然很大。

就华侨银行而言,我认为我们的出路就是走一条差异化发展路线,在选定的市场做好,锁定几个有竞争力的领域,力争前三、前五的地位。

例如,华侨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近半年来已经初显成效,央行上海总部统计数据显示,8、9月沪上各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华侨中国当月的增幅及增量均排名前五,说明华侨银行跨境互动的优势为企业客户带来了贸易合作的便利。

其次,随着亚洲财富人群市场的崛起,我们也在私人银行领域加快投入和布局。2010年初,华侨银行集团以15亿美元购入ING旗下亚洲的私人银行部门,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新加坡银行(BankofSingapore,BOS),成为华侨银行全资子公司。BOS日后在中国境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将有望纳入华侨银行中国旗下,具体细节还有待监管部门审批。

总的来说,继续加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时刻关注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动态,这将是华侨中国未来3~5年的重中之重;企业银行继续在熟悉的领域内做大做深,实现赢利目标的大挑战;个人银行围绕着精准的产品定位,争取市场更高的认可度。

个人银行围绕家庭做文章

NBD:金融危机后,客户的理财理念有什么变化?对此,华侨银行提供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个人理财服务?

梁炜宁:金融危机使很多客户意识到,理财应该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挂钩,高回报必然对应着高风险,理财不仅要考虑现有的财务状况,还要考虑未来10~20年个人的财务状况和需求。

对于华侨中国而言,危机前后我们服务客户的理念一直不变,因此在2009年初外资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诉频发时期,华侨中国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培养了一批负责任的前线客户经理,在为客户做分析的基础上才推荐理财产品。

基于“家庭银行”的定位,我们还推出全家人可以共同使用的银联卓锦借记卡,和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利安基金合作,围绕“家庭银行”在保障、储蓄、投资、贷款各方面将整个产品框架搭建齐全;从银行的角度看,虽然卖理财产品更赚钱,但是我们也会让客户考虑针对全家人的保险计划,使得客户不仅关注回报,还能控制风险,丰富家庭理财的产品线。

在个人银行的网点方面,我们力求全面接触到我们的潜在客户,在上海我们的营业网点分布在商务活动集中的区域,以及客户休闲娱乐密集的地区,最近开业的古北支行则选址在家庭理财需求旺盛的高档住宅区,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城市也有望从上海和成都拓展到其他地方。

有信心应对存贷比监管

NBD:对于人民银行目前回笼流动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您认为是否会影响华侨中国今年已有的房贷、开发贷等业务?按照监管要求,2011年底之前外资行存贷比需要达到75%以下,华侨中国届时能否实现?

梁炜宁:华侨银行对地产商的贷款目前仅占贷款总额的20%,这一比例在行业内仍属于低水平,因此现有政策对这块业务影响不大,银监会的个人房贷政策会对业务造成影响,但我们也会全力配合。

针对存贷比75%这一个红线要求,我们一直在做最保守的估计,届时一定会完成目标。

现在华侨中国一方面在做大资产规模,另一方面也在有效地吸引存款,具体到每个星期、每一天,对现有业绩做好统计汇总。目前首要任务还是通过做好贸易支付和结算项下的服务,以吸引更多企业存款。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