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4549亿银行不良续降隐忧 地产基建贷款等待大考-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19:2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4549亿不良额、1.3%不良率不是银行信贷风险的全部,这不仅是因为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的技术问题,更在于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的现实风险问题。从16家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

4549亿不良额、1.3%不良率不是银行信贷风险的全部,这不仅是因为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的技术问题,更在于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的现实风险问题。

从16家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的不良状态有加重趋势。这两组总量高达数万亿的天量贷款规模,将考验监管层历年整治不良的成绩单,也将考验各银行的自我救赎行动,更是一次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博弈。

银行市场周刊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最后的风险是否扩大化,尚无定论。而银行可为的,还是回归市场的理性,而不是单一利润的冲动。

4549亿不良之外

监管层五年整治银行贷款不良,并实现累次“双降”的成绩单正在遭遇节点考验。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较年初减少424.2亿元,不良率1.3%,较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而在2003年至2009年不良率分别为17.8%、13.21%、8.61%、7.09%、6.17%、2.42%、1.58%,其不良贷款余额相应为24406亿元、17176亿元、13133.6亿元、12549.2亿元、12684.2亿元、5602.5亿元、4973.2亿元。

不良双降趋势首先得益于剥离和冲销。比如,1999年政策剥离四大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各银行因上市实现资产大剥离,2008年农行(601288)准备上市获政策剥离8000亿元,2008年深发展自行核销100亿元等等。自然,经过剥离和核销的不良贷款事实上的回收率很低,其资产回收率一般在30%、现金回收率在20%左右。

其次是扩大总贷款分母的“清水冲沙”之举,这主要反映在前几年在经济上行周期时的贷款冲动。再次是不少企业通过上市,增加了融资渠道和偿还银行债务能力。

然而,当遇到经济下行周期时,企业股市融资收窄、新增银行贷款受限、现金流趋紧,存量贷款偿还就会面临压力。近以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困局为例,当年不良贷款余额为5602.5亿元,较上年减少7081.7亿元,但若考虑农行8000亿不良剥离因素,当年反而新增不良贷款918.3亿元。

2009年表现为贷款猛冲、基建大上、地产热卖,下半年信贷调整影响不大,贷款风险将后延到2010年度乃至以后年度。

这多少被2010年上半年不良虽然双降,但损失类不良却在增加的双面格局所反映。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损失类不良余额为649.1亿元,较年初的627.9亿元增加21.2亿元。不仅如此,2009年损失类不良贷款增加58.1亿元,增加额逐季度扩大。而在2008年前三季度则增加181.3亿元。

因此,2008年的近千亿不良新增(未考虑农行8000亿不良剥离),以及此后累加的损失类不良增加,将是2010年的重要参照系。

其实,对于贷款五级分类的偏离度和迁移度问题,业界有很多不同声音。如贷款按其风险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如将本应计作可疑的计作次级、本应计作次级的计作关注,即为分类偏离。一般偏离度超过5%,被认为是风险较大。

2010年二季度,银监会对五大行五级贷款分类偏离度进行大规模检查,摸清2009年信贷激增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和不良贷款统计的准确、真实程度。

深圳某银行人士称,“贷款分类偏离度确实存在。但总的来看,这个问题不是太大。重要的是目前信贷风险的大势。”

地产贷款不良攀升

目前,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大隐忧点,一是地产贷款,二是基建贷款。

前段时间,各家银行大做地产贷款风险压力测试,并纷纷表示楼价下跌三成影响不大云云。其实,此轮地产调控已经超出了地产贷款风险的本身意义,而表现为调控的社会效益和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博弈。

数年来不间断的地产调控,带来的却是每次调控之后楼价的报复性上涨。走向“融资、拿地”模式并表现为充分类金融特征的地产商,在得到银行开发贷款资金下,不惜狂量囤地、捂盘提价、楼价明降暗升。而另一方面,由于各地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认识不足和建设速度过慢,致使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没有缓解,不得已求之商品房,供需关系也令商品房节节走高。

此种态势下的地产调控,对银行来说是个两难选择,不增加地产贷款,银行资金出路不畅,增加地产贷款,助长地产商投机和炒房客投机,进而助长楼价泡沫最终到来。

从目前各家银行和一些地区数据来看,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表现错综复杂。

首先是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一升一降”者大量出现。比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上半年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605亿元,较年初增幅30%,占贷款比重6.33%。其开发贷款不良余额为12.28亿元,较年初的11.14亿元增加1.14亿元,不良率为2.03%,较年初的2.41%下降38个基点。

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上半年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219亿元,较年初的1037亿元增长18%,不良率为1.23%,较年初的0.69%增加54个基点。

当然,也有双降态势。如招行(600036,股吧)房地产不良贷款8.39亿元,不良贷款率0.75%,年初值分别为10.92亿元,1.21%;建行房地产不良贷款74.42亿元,不良贷款率1.97%,年初值为93.22亿元,2.60%。

不过,招行上半年房产开发贷增幅为23.30%,占比达到8.39%;建行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长5.57%,占比为7.08%。

这意味着在持续地产信贷调控下,地产信贷的事实风险已露苗头,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而对融资平台贷款调控而言,其博弈的复杂性不亚于地产贷款调控。其背后关涉的是地方政府大上基建后的GDP政绩,遭到抵制的可能性最大。2008年地产调控中,各地方政府纷纷率先出台优惠政策,拉动楼市交易进而拉动土地交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就是博弈的明证。

尽管各银行在半年报中纷纷表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但多已在通过设定贷款限额、审慎控制新增贷款等方式进行调整。如建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为5000亿至6000亿元,不良率为0.11%,目前已经采取调整措施。

不过,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格局不明朗、统计口径不统一、定性定量不准确,还要等银监会正在制定的地方融资平台检查方案9月份推出,各银行从而进入整改保全阶段。

而此前市场已有预估,10%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变成银行不良贷款,这一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