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贷款受限、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遇查、节能减排标准更严……银行下一步授信给谁?一个可能的方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国内银行正在悄然加强对趋势性行业的研究,以谋求在下一场信贷和金融竞争中抢占先机。
信贷转型
“我们从全国调了60多位专家,组成7个小组,分类研究,最终成就了这样一本信贷策略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辑。”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公司金融总部客户关系总监黄金老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该行的一份信贷策略研究。
银行周刊:该项研究的契机源于国家对新兴产业的要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一石激起千层浪,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的支持不仅仅来自于政策,还在于市场,包括商业银行。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调结构、扩内需”的经济结构转型将很快反映到实体信贷需求上,而银行作为国内融资主渠道,信贷转型更是势在必行。
今年贷款规模的控制在黄金老看来反而是一个契机,“在各家银行信贷规模都受限的情况下,银行进行行业投向转型,短期盈利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而据记者了解,发力的并不止中行(601988,股吧),国开行、工行(601398,股吧)、建行、交行等都正在建立专门的队伍来从事行业分析和行业组合管理。
内蒙古样本
一般而言,新兴行业难以获得授信,原因在于“新兴”,并未规模化、未形成显著效益。但黄金老并不这么看,“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央企、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成为新兴产业的股东,不仅利于产业融资,也便于产业销售。”
对于这些有着“强大靠山”的新兴行业项目,中行不仅积极进行信贷投放,还给予利率下浮等优惠政策。比如五大电力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新兴产业项目。
“(贷款)会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的地区和大中型项目、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强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资源优势企业倾斜。”中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高宗胜如此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行内蒙古分行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贷款余额近130亿元。其中风力发电余额就从2007年末的1.95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8.73亿元。
贡献了大部分风电授信份额的是大唐(赤峰)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员,大唐(赤峰)新能源享受到了“优势行业、优势地区、优势企业”的种种便利性。
作为该公司的主要授信银行,中行内蒙古赤峰分行与河北承德分行通过联办贷款形式,为大唐(赤峰)新能源累计发放了15.34亿元的贷款,期限为15年。
“大企业有定价权,效益好,资源多,银行竞争比较激烈。”内蒙古银监局局长薛纪宁接受采访时说。内蒙古作为资源大区,引导督促银行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正是当地银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新兴”变“过剩”
“新兴是机遇也是风险。”在一位股份制银行研究部门人士看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未明朗之前,银行从事该项产业风险还处于“浅尝”阶段。
事实上,迄今为止,国家层面对于新兴产业的规划还在制定当中,不过各地方版新兴产业规划已争相出台。有专家就此提出,应防止“新兴”变“过剩”,“如果地方政府一窝蜂投产,可能造成新兴行业的产能过剩。”
而一旦这种场景出现,银行的资产质量将会备受考验。据记者了解,当前中央企业投产的新兴产业项目中相当多贷款是以股东信用做担保,而并无确定抵押物。
对于银行而言,明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在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银行大量精力还集中在传统贷款,并且“利润不错”,而新兴产业的信贷需要新成本的投入,如果没有优惠政策,银行当前信贷支持“动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