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积累了良好客户基础,加之今年信贷从紧的环境,沪上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渐入佳境”,部分小贷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沪上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从银行获得了一笔以上的融资,小贷公司单一融资方式的弊端也初步显现。业内人士提议,可以放开小贷公司向大股东融资的限制,缓解同业竞争等弊端。
银行周刊:上半年净利润超过去年全年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杨浦科诚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4月底成立至今,累计贷款已经达到3亿多元,其中今年上半年累计贷款高达1.34亿。
如果按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每年6%~8%投资回报率计算,科诚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高达804万,远高于去年下半年的水平。
青浦明诚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8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约为1.15亿元,成立至今累计贷款逾3亿元。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特别好,一是因为去年积累的客户基础,二是和银行均衡信贷投放、信贷总量收缩也有关系。”上述公司的负责人戴先生表示。
与此同时,成立于2008年底的闵行九星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贷款余额为1.0685亿,今年至今累计贷款为8850万,贷款的期限集中在6个月至1年间,最长不超过1年。
按照6%的投资回报率保守估计,九星小贷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达到531万,比去年全年净利润为415万元还要高。
事实上,考虑到闵行区政府提供的优厚税收优惠政策,九星小贷公司的利润率还远超过6%。
据悉,九星小贷公司2009年上缴税收185万元,接近净利润总额的50%,而在其他没有税收优惠的区县,这一数字约为75%。
九星的总经理虞先生透露,“小贷公司约有40%的税收上交给区财政,闵行区政府对这部分地税一半给予返还,另一半则可以用办公用品的发票进行抵扣,基本能减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由于本身的金融环境和地区优势,小贷公司的运行状况会优于不发达省份,试点以后也会更快步入平稳、规范的轨道。
融资方式单一弊端初现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一年半以来,多位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资金问题仍是小贷公司发展面临最大瓶颈。随着越来越多小贷公司从银行获得融资,这种单一融资渠道造成的种种弊端,目前已初步显现。
上海市39号文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资金净额的5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捐赠资金基本不可能,这意味着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无钱可贷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能找银行融资。
“增资扩股也是出路之一”,上述人士称,“小贷公司的主发起人其实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受限于持股比例,小贷公司只能在维持原有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增资扩股。”
事实上,一些小股东由于不具备大股东的经济实力,未必愿意一再增加投入,导致小贷公司的增资扩股之路障碍重重。
上述人士建议,“政策如果能放宽,允许小贷公司向大股东借钱开展业务,不但能减少融资成本,还可以免去繁琐的银行审核程序,同时还能激活闲置的民间资本。”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很多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已在向大股东融资,未来一定会有成文的规定出台。
据悉,由于银行贷款有严格的贷后管理程序,对每笔贷款的用途都要进行详细的跟踪,例如小贷公司从银行融资1000万元,其中每借一笔给其他客户,都要将详细信息向银行报备。
“银行如果看不上就会对贷款提出很多质疑;另一方面,对于资质好的客户,商业银行也有小企业客户部,该部门和小贷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向银行备案相当于泄露客户信息。”
“只要监管部门能从政策上进一步松绑,支持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股东就能满意,并不一定就只有转制成村镇银行。”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