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业务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市场议论纷纷。正当年中定调信贷政策走向之时,此举被视作监管部门整顿表外信贷狂飙、严控信贷规模风险的一记重拳。虽然从短期利益来看,银行业、信托业、融资方、投资者无一例外将遭受重创,但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杜绝信贷风险隐患的角度而言,断绝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冲击信贷规模控制监测,应为监管的必然选择。
银行周刊:银信合作意外叫停 “擦边球”仍存
据本报日前报道,7月2日,相关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一时间,“银信合作”在业内风声鹤唳。
多位商业银行人士称,虽然监管部门年初也有提出为控制2010年信贷投放总量,要求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谨慎对待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但此次紧急叫停银信合作业务仍让人颇为意外。
在年初,央行设定年内放贷计划7.5万亿,且按季以3:3:2:2节奏放贷。为配合信贷总量控制,中国银监会同期启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工作,截至5月末,全国商业银行投放人民币信贷约为4.24万亿。
然而,旺盛的信贷需求并不满足于此。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信合作产品业务增长3000亿元,一季度末余额达到1.3万亿。二季度,银信合作产品业务逐月狂飙,据测算仅二季度发售产品总额就达1.4万亿,而同期人民币信贷投放总额也不过2万亿左右。
即便如此,近一周内仍有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托贷款165号理财计划、宁波银行(002142,股吧)2010年第24期汇通理财信托贷款计划18号、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建行财富”第25期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工商银行(601398,股吧)2010年“工银财富”专属信托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2010年阳光财富“T计划”第073期产品等银信合作产品“顶风发售”。分析人士称,在正式文件未下达之前,后知后觉的银行仍有可能打一阵子“擦边球”,而继续在市场上发行该类产品。
主因着眼风险管控
表面上来看,此次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完全是出于对二季度银信合作业务狂飙的应急反应,但事实上,信贷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本不符合相关监管规定,其作用仅仅是削弱了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监管部门对信贷规模控制及表外授信一直都保持密切关注,2009年年初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初期,票据融资一个季度井喷1.5万亿,当时多个监管部门也去地方集合调研。这次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非正常增长,监管叫停也在情理之中”,一地方银监局人士如是说。
所谓风险管控,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理解,不难寻出其中逻辑。2009年全球多国政府联合采用经济刺激计划,虽然近期仍有欧债危机有可能影响经济复苏,但就中国而言,应对通胀压力和信贷风险隐患已不得不提上日程。
而在今年的多伦多G20峰会期间,中国对是否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不置可否,业界对此也诸多探讨,一切都还要依形势而定。但是,不管是否要在近期退出,起码不再追加刺激计划是肯定的。而且,在风险隐患尚未能全盘统览之际,审慎对待政府融资平台信贷投放,严控房地产信贷增长,仍将是年内信贷政策的基调之一。
叫停背后或酿新品
银信合作业务全面叫停,影响的并非单纯是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一役。事件中涉及的利益四方,均遭受不小的打击,尤其是主角商业银行。
目前市场中,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多为银行推动,并以信托贷款和信托资产投资类业务为主。银行借发售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之机,不仅提升了中间业务份额,优化了业务结构模式,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政策背景下,此举更是银行留住客户、降低资本占用的主要手段。
分析人士称,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被叫停,“受伤”最深的要数商业银行。“上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贷款都受到监管控制,但偏偏这两项又是需求量最大的两块,不少地产公司都成立房地产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的投向多数都投给了这两种方向。”
一旦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停售,则意味着通过信托方式投放表外贷款将“此路不通”。不仅银行损失惨重,融资方、信托公司,就连投资者也遭受重创。“现在房地产预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价格调整,资本市场仍未见起色,有效投资渠道事实上已经很少,而现在银信合作产品被叫停,就连理财产品也会少很多选择。”
不过,据接近监管人士透露,银信产品叫停只是暂时措施,监管意图重点为规范资产表外化现象即打击信贷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摸底结束后,非信贷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将再次放行,但同时信贷类理财产品或将纳入表内监管,并提取风险拔备。投资者也可能在一番等待之后,迎来新规后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