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有消息传出,由于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扩张过于迅速,银监会为控制风险,推动信托公司实现主动管理、内涵式增长,近日叫停了银信合作。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邢成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对银监会的叫停作了深入解读,对监管部门规范银信合作的目的,叫停对信托行业的影响,以及银信合作未来的出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银行周刊:银信合作并未全面叫停
NBD:银监会日前通过窗口指导的形式叫停银信合作,您认为主要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银信合作此前存在哪些问题?
邢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监管部门并未全面叫停银信合作,外界称银监会叫停是通过窗口指导的独特方式加以完成,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关于叫停的通知出台。
此外,银监会叫停的是单一资金信托的银信合作模式,对集合信托并没有任何影响。集合信托的产品主体是信托公司,银行只是代理销售并且收取中间的代理费用,和银信连接的理财产品是不同的交易和合作结构。
银监会发布的111号文鼓励信托公司发展自主管理类业务,要求信托公司对被动管理类业务,不得以任何变通的形式进行规避。
上述平台类被动管理的业务模式,虽然占比很大,但其实是已经“变异”了的信托业务模式。
“叫停”对信托的冲击微乎其微
NBD:非官方机构猜测,截至去年年底,银信合作的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元,双方合作部分被叫停对信托公司的业务影响程度如何?是否对信托公司的营收带来了巨大冲击?
邢成:对信托公司的影响微乎其微。统计数据显示,被动管理型业务在信托公司的业务占比从规模上来讲已经超过一半,但是从盈利占比来讲,有的连10%也不到,甚至5%都不到。
此外,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类业务根本就是亏本的,即便收到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的手续费,也只能维持营收平衡或者微利。
NBD:有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银监会才可能恢复银信合作,该办法将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和净资本挂钩,您认为这对信托行业将造成什么影响?
邢成:净资本管理办法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此前证监会曾就此规范过证券公司,目前只是借用这一模式来规范信托公司。不过这种做法是否可以照搬来适用信托公司仍值得商榷。
不过我认为,监管部门还是会充分考虑信托公司的特点,在合适的时机推出上述管理办法,结合信托公司的净资本比例对其进行管理。
该办法出台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对信托公司净资产规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信托公司随后会经历一个增资的过程;二是促进信托公司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收益率,摒弃片面追求规模、广种薄收型的业务模式,实现内涵式增长。
银信合作功能结构亟须根本调整
NBD:近年来,银监会一直倡导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类业务发展,加强主动管理能力的建设,日后在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邢成:银信合作如果要做到信托公司和银行双赢,甚至和监管部门多赢,只有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充分对接,才能逐渐成为两类金融机构稳定的、相对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业务模式。
当前,银信合作的功能结构亟须作出根本调整。信托公司应逐渐转换角色,在银信合作的项目论证、产品开发、风险防范、价格制定、交易结构、制度安排等诸多方面,信托公司应该承担主导角色和原创功能。
NBD:叫停是否也对信托公司的创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邢成:未来信托公司应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深度领域上挖掘银信合作范围。譬如信托公司与私人银行对接,发展难以复制的财产保护、子女教育、婚姻财产等系列个人信托业务。
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银信连接财富管理业务”的基本模式,设立极具个性化设计的信托产品。譬如私人银行通过信托公司为高端客户定制专门的信托产品,如税收筹划信托、慈善公益信托等等。
总的来讲,结合我国的具体市场需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信托创新应该运用于财产转移与保护、财产传承、财产分割与保护、高端投资和税收等领域,这才是信托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