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觉醒过来的银行巨头们,都在积极应对改变。从大众印象中的传统走向开放的市场,对抗互联网巨头们对线上业务的冲击和蚕食。
从现在的局面看,银行正在慢慢稳住阵脚并进行反攻,正在一步一步扭转跟阿里支付宝、腾讯微信支付这类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服务市场竞争中的局势。
比如作为城商行龙头的北京银行(601169,股吧),一边向互联网巨头看齐、学习,一边通过移动优先、开放平台、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不断实现着自己的脱胎换骨。
所谓移动优先,就是应对互联网巨头的场景扩张,持续发力推广银行自己的移动终端应用,通过移动端推动线上业务发展。
北京银行官方APP"京彩生活"在历经近百次迭代升级后,综合服务能力与用户体验显著提升。数据即是最好的证明:移动端用户规模连续五年增幅都超过50%,目前已突破600万,同比增长31.8%。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其用户活跃度也显著提升,APP日均启动次数提升62%,月活同比大幅增长98%。
在不断拓展线上场景和丰富线上服务的过程,也必然是让银行逐渐平台化的过程,这就是银行巨头们的"开放银行"战略--通过围绕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各种需求,不断寻找、拓展新的业务场景和服务场景,让线上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成为银行本身的利润来源,让银行成为一个"开放平台"。
其实本身银行就有做平台的基础,除了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银行本身是所有行业里科技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也是这方面投入最大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当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互联网行业还没出生。
由于互联网巨头的先发优势和用户习惯的养成,各大银行APP总流量都相对较低,做服务平台确实很难。但银行依然挑选了主动进攻。
互联网巨头通过掌控流量,虽然对传统银行的网上业务流程冲击性的确比较严重,但无法撼动传统银行在普通大众中"安全"的地位和形象,这是银行的基础优势,只是需要弥补自己在线上场景、用户、数据的不足。
所以,北京银行通过打造开放银行,扩大开放API或是出示SDK,把自己的支付、存款、贷款等能力输出到具体的线上场景端,置入到外界情景里去,并不仅对于普通大众的生活服务,在服务企业等行业,银行都会推对外开放接口,把自己的储蓄、借款、电子支付等工作能力置入进来,进而获得更丰富的业务情景。
据悉,北京银行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新版本手机银行APP,为此正在筹建3000人以上的规模化的客户体验师团队,主要邀请反馈问题最多的客户以及距离客户最近的一线员工中加入,继续从产品端、需求端、服务端不断优化线上服务,构建"客户+客户经理"、"专员+专家"的多层次服务型团队,持续发力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致力于打造全渠道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极致体验。
银行发力移动优先和开放平台战略,背后依赖的是巨额的科技投入。
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达到18亿元,增幅20%,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今年,北京银行的科技投入计划增至22亿元,较2019年增长22%。
银行的巨额投入主要在三个方面。在业务方向上,持续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体验层面,持续丰富人脸识别、语音转账、智能客服等服务和功能;人才层面,不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
大数据决策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交叉营销带来更多潜力和可能,目前北京银行零售客户已突破2200万户。
在曾经互联网巨头占据优势的零售和普惠金融方面,借助科技投入,北京银行也持续保持优势。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达到31%,比上年末提升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0.3个百分点至5%。北京银行旗下的北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业已于2019年5月正式揭牌,是城商行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
在服务层面,大量科技投入,让北京银行线上和线下能够给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开始选择线上服务。2019年末北京银行线上用户超过千万级别,接近50%的客户都在使用北京银行的各种线上服务。
在线下,其所有网点全面实现智能化服务,PAD银行升级2.0平台,智能机具全年业务量同比增长3倍,智能渠道的基础业务替代率达到95%以上。
除了场景、服务和营销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实现创新,风控也是银行科技投入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客户关系图谱,对风险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持续升级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实现银行风控从"人控"向"智控"转变。
现在,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排头兵,像更多的银行巨头一样,到了主动找场景的阶段,通过数据赋能、生态赋能、平台赋能,争取把更多客户、商家留在自身的平台和生态里。
通过确立"平台+数据"、"敏捷+融合"发展模式,继续在互联网大数据、AI、金融业云等关键高新科技上持续发力,北京银行在努力成为银行业科技+金融的先行者、探索者。